专家:美国“新三线”军事战略具有强烈进攻性

时间:2012-05-09 11:08   来源:瞭望

  美国在亚太的“新三线”军事战略已经将军事封锁降为次要地位,而重在运用综合压力对相关国家全面施压。

  冷战时期,苏联是美国全球防御体系中重点防御或遏制的对象。为此,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构筑了军事封锁线。其布局表现为“三条岛链线”:

  第一岛链是指由韩国、台湾岛、菲律宾形成的第一道岛链封锁线;第二岛链是指由日本的小笠原群岛、硫磺群岛和美国的马里亚纳群岛组成的岛链封锁线;第三岛链是指由夏威夷为中心,北起阿留申群岛,南到大洋洲的一些群岛构成的岛链。美国在这三条岛屿链上建立了多个军事基地,部署了大量的兵力。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第一岛链兵力部署和基地建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三条封锁线的旧布局基本上瓦解。种种迹象表明,随着亚太地区新兴力量开始出现,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正加快其全球军事战略重心的东移,加速构建亚太地区新的防御体系。

  “双重心重叠”背景下的“新三线”

  自奥巴马上台后,美国开始调整海外军事部署,先后抛出了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的计划;从国家安全层面先后出台了《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反恐战略》《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和《国家安全空间战略》等一系列报告;从防务与军事层面先后抛出了《核态势评估报告》《弹道导弹防御评估报告》《国家军事战略报告》和《维护美国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防务领域的优先任务》的“防务战略指南”等。美国这一系列动作,推动其全球军事战略重心从欧洲、经中东移到了亚太,这种移动呈现为“由西向东”。

  同时,全球经济发展重心从历史角度看表现为由南欧、西欧、北美向亚太的移动,这种移动呈现为“由东向西”。全球经济重心“由东向西”和美国军事战略重心“由西向东”这两种表现为相反方向的重心移动目前相遇于亚太地区。这是一种非常特殊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双重心重叠”现象。正是因为这种“双重心重叠”,亚太地区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就成为了美国全球防御体系调整后的重点防御之地。这种现象正在导致亚太安全环境趋于复杂。

  美国亚太军事新战略呈现出“新三线”特点——“热点线”、“动态线”和“威慑线”。

  具体表现为:第一道是“热点线”,即美国在亚太地区不断制造“热点”问题形成的热点线。其目的就是制造动荡,破坏亚太地区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安全环境。

  第二道是“动态线”。即在亚太地区通过军事演习等形式而形成的动态的军事存在,其目的是在人员不断频繁变化的表象下使其存在于亚太地区的军事人员的规模基本稳定,以维持其足够对危机作出反应的军力。

  第三道是“威慑线”。即通过重点建设美国的关岛基地、澳大利亚的达尔文基地和位于印度洋北部的迪戈加西亚基地,其目的是使这三地作为“战略岛”而形成一个“V”字型大视野上的战略威慑线,以维护其亚太防御体系的稳定,同时危机出现时可以对前出的危机反应力量提供支持。

  美国“新三线”布局中各条线在其亚太军事战略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热点线”是指有美国背景而形成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地区,如朝鲜半岛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南亚问题和中亚问题等。这些问题有的是存在半个世纪以上的老问题,也有进入新世纪后出现的新问题。随着美国将其全球战略东移,美国还可能在亚太地区制造新的热点问题。美国将尽可能地使这些热点问题都热起来,不仅使亚太地区处于动荡状态,而且还消耗亚太新兴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精力。

  “动态线”是指美国通过与亚太一些国家进行军事演习而事实上实现的军事存在。近年,尤其是进入2012年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军事演习,并且这种军事演习还表现为连续不断地进行,使美国在这一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兵力和军事装备。这种动态军事存在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比固定性的驻军威胁更大。

  “威慑线”是指美国通过重点加强在关岛、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和印度洋北部迪戈加西亚基地的军事存在而从战略上对亚太地区形成的军事威慑。根据美国的海外基地建设规划,美国要将关岛建成其海外的最大军事基地。达尔文港的美国驻军既可与关岛和迪岛的美军形成战略配合,还可对南海地区出现的危机迅速作出反应。迪岛的美军既可应对中东地区的危机,也可与达尔文港以及关岛的美军相配合应对南海地区的危机。所以,驻关岛、达港和迪岛的美军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固的战略支点,瞰制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同时,驻这三地的美军远离热点地区,既可远观避免陷入不必要的地区事务中去,也可前出插手对美国利益攸关的问题,这使美国完全掌握着自身行动的主动权。这是美国面对冷战后寻找不到明确的战略对手而为维护其主导地位而下的一着苦心之棋。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