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需要美国怎样的“重返”

时间:2012-04-23 11:09   来源:人民网

  3月29日,在韩国庆尚北道浦项,士兵在进行登陆演习。“秃鹫”韩美联合野外机动演习于3月1日开始,到4月30日结束。新华社发 

  在全球航运枢纽之一的新加坡港,你能看到从非洲、中东等地运来的原油和原材料每天从这里经过,前往东南亚各国以及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而从中国、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运来的制成品则通过这里运往中东和欧洲各地。据统计,每年全球1/3的原油运输、近1/4的全球贸易都要通过狭窄的马六甲海峡。

  “重返亚洲”政策陷入矛盾

  新加坡港是亚洲日益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心脏的一个缩影。世界经济脉搏在新加坡海峡内的跳动,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美国为何要高调“重返亚洲”。

  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坦陈,美国对亚太地区出口的激增,正在帮助推动美国国内的经济复苏,美国未来的增长取决于进一步面向亚洲日益扩大的消费群体和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

  但美国的“重返亚洲”正在陷入一个矛盾。美国一方面强调经济因素是驱动其“重返亚洲”的最重要因素,希望以一个参与者来借亚太发展来发展自身;另一方面美国又试图维护其在这一地区的霸权地位,仍难以摆脱冷战思维的惯性。从战略调整看,尽管美国今后会更加侧重亚洲事务,但还没有找到一个能够实现其身份变化的有效途径。实质上,美国仍然是怀着“霸权心理”开始其“重返”进程的,尚未能够完全适应亚洲已经变化了的局势。

  美国在亚太不断强调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返亚洲”——增加在澳大利亚的驻军、增派定期前往新加坡港的军舰,并进一步增强同菲律宾、越南等国的军事关系。同时,美国还以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划线排队,试图在亚洲举旗组队。

  美国以“航行自由”为由,不断介入南海领土主权争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久前,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在华盛顿举行了南海战略报告发布会。会上发布的《南海战略报告》称,南海系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咽喉”,是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的“冲突点”,美国能否在21世纪领导亚太,决定性因素就要看处于战略领头地位的南海。报告建议,应当着力于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多边机制。为应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霸权”,美国可以在南海问题上编织新的安全伙伴网。这种新安全伙伴网应该是“轴辐式”的,一种围绕“美日韩澳菲”的联盟模式。这些建议突出显示了美国要给亚洲发展定规则、树旗帜的冲动。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