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设施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误读情报,可能导致误判局势、甚至错误发动战争,美国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就是一例。所以,面对伊朗时局,美国情报部门尤为“审慎”。
美国《纽约时报》17日一则报道说,在判断伊朗是否谋求核武器方面,美国情报部门用尽“浑身解数仍难搞清”。
情报难啃
西方如何解读伊朗相关情报,就现阶段局势看,关乎“战争”与“和平”。
《纽约时报》文章以美国官员为消息源报道,美国情报部门现阶段的基本判断是,伊朗尚未决定是否寻求核武器。
文章说,对这一判断,美国情报部门官员在公开场合和私下场合均表示“有信心”。
不过,一些官员警告,情报部门在解读伊朗高层真实意图、以及后者是否会批准研发核武器问题上,判断不可能百分百准确。
一名情报部门前官员告诉《纽约时报》记者,“我对伊朗没有重启核(武器)研发项目有75%的信心”。这名官员说,面对海量信息、一些“模糊不清”的信息以及一些“过时”信息,情报分析师往往无法作出完全肯定判断。
另一名情报部门前官员说,“伊朗情报最难啃”,因为“伊朗体制让人混乱……让人搞不清谁说话最权威”。
用尽招数
《纽约时报》文章披露,为评估伊朗是否重启核武器项目,美国情报机构多年“盯梢”伊朗铀浓缩和导弹技术研发。但即便如此,情报也难言“准确”。
杰弗里·T·里切尔森是纪实文学《监视核弹》的作者。他说:“在一些特定阶段,跟踪武器研发十分困难,除非有人泄密,或是截获他们的通讯。”
情报部门官员承认,为获取伊朗情报,美国“投入一切手段”。
《纽约时报》文章详细介绍各部门分工:国家安全局监听伊朗官员的电话通信;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分析雷达图像和核设施电子图像;一些安装在地表的秘密感应装置可探测电磁信号和放射;空中据信有无人机侦察。
一些情报部门官员说,监听伊朗官员、核科学家方面难度不小,因为核活动相关决策高度保密,只有十多名政府高官和核物理学家“值得监听”。
文章说,眼下最“棘手”的问题是“很难招募间谍”。情报部门前官员说,美国在伊朗不设大使馆,使间谍失去“基地”、难以活动。中央情报局在伊朗境内好似“盲人”。
文章披露,“美国情报机构眼下严重依赖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提供信息”,因为他们“亲临现场”,进入相关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