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对伊动武要过四道关

时间:2011-12-27 14:55   来源:文汇报

  最近,波斯湾上空似乎又被战云笼罩。眼下,伊朗海军正在2000公里海域举行军演。本月23日,美军参联会主席马丁·登普西声称,美军已做好了对伊动武准备,只等总统奥巴马一声令下。而在登普西表态前数天,国防部长帕内塔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伊朗可能在一年之内、或许更短的时间获得一枚核弹。他明确表示,如果伊朗真的制造出核武器,那就越过了美国和以色列所设定的红线,美国必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加以阻止。这是迄今为止奥巴马行政当局的核心成员对伊朗谋求核武装发出的最明确、最强硬表态。

  然而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指出,就是同一个帕内塔,本月初他还警告说:攻击伊朗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而攻打伊朗只能延迟、而非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而以色列媒体先前还透露,帕内塔曾要求以色列保证不对伊朗攻击,但未得到回应。这回帕内塔和参联会主席相继对伊朗发出强音,究竟真是掌握了确凿的伊朗谋核证据,因此对其发出战前警告,还是仅仅是想安抚一下愤愤不平而又跃跃欲试的以色列?信息不足不能妄加推测。

  但正如登普西将军所言,动武需要总统下令。而奥巴马会发出这道命令吗?关隘重重,难度很大。

  首先是政治关。是否以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美国迄今还一直坚持与国际社会合作的立场,实行单边主义的小布什政府如此,被授予和平奖的奥巴马政府也是如此。去年7月公布的美国国家战略安全报告在伊朗核问题上明确指出,“如果必须动用武力……我们将寻求广泛的国际支持,并与北约和联合国安理会这样一些机构联手行动。”在国际组织框架下,如果美国执意要打伊朗,且不说俄罗斯与中国的反对,美国的欧洲盟友也未必支持。美国中东问题专家、曾分别在克林顿和奥巴马班子中担任顾问的斯蒂文·西蒙和雷·特基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欧洲配合美国对伊朗实施了一系列制裁,但这并不等于说欧洲人欢迎美国的对伊政策,而是担心如果不配合,美国将撇开他们自行其事,就像当初布什在伊拉克战争所做的那样。他们认为,欧洲人寻求联合国框架内解决问题,固然是为了向伊朗施加压力,同时也是想借此束缚美国的手脚。果如其言,欧洲连制裁伊朗也勉为其难,那他们还会支持美国动武吗?此外位于伊朗南部的霍尔木兹海峡是连接波斯湾和阿曼湾的航运要道,世界上近40%的石油以及数量可观的天然气都要通过其被输往全球各地。而伊朗正处于扼守霍尔木兹海峡的位置,因此这一狭窄水道成为伊朗对付西方国家手中的一张“王牌”。

  其次是情报关。根据公布不久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伊朗核报告,眼下尚无证据表明伊朗正在谋求发展核武器,也无证据表明伊朗当局已经做出谋求发展核武器的政治决定,但帕内塔却说伊朗可能在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造出核弹。“可能”一词极为老到——说伊朗“可能”3个月内造出核弹也无妨,而它让人想起先前另一位美国高官。在当年伊拉克战争开打前夕,国务卿鲍威尔跑到联合国,拿着自己并不知情的材料,言之凿凿地声称伊拉克正在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此为美国对伊拉克动武鸣锣开道,真相大白后后悔莫及。两相对照,是否可以认为,美国此刻并不打算动武、而帕内塔有点耍滑头的嫌疑呢?毋庸置疑,伊朗曾的确谋求过核武器,而现在暗中研发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但关键是要有证据。美国的军事情报虽然一流,但百密一疏却也难免,印度和巴基斯坦核爆都没有探到,伊拉克谋求核武的情报虽然到手,却是假的。

  三是效果关。伊朗如果真的临近核门槛,而美国执意动手,那就不得不考虑军事行动的效果。从单纯军事角度来看,暗中行动、突然袭击的效果最佳,就像以色列突袭伊拉克及叙利亚核设施那样。但由于历史上曾吃过日本突然袭击的苦头,更由于军力超强并以世界领袖自居,美国一贯不愿实施行为诡秘的突然袭击。但这样一来,它就必然以言辞和行动对伊朗提出警告,而事先警告必然降低军事打击的效果,因为伊朗一方面可以增强其抗打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转移、甚至销毁相关证据,让美国落得个师出无名的结局。

  最后是判断关。西蒙和特基设想过美国将如何对伊朗展开有效攻击。他们认为:美国在开战前必须向伊朗表明,对其动武只是在执行国际社会意愿,而不是要推翻其政权;动武以摧毁核设施为底线,达到目的就罢手,但如果伊朗报复,则美国就会反报复,直至伊朗不还手为止。从美国愿望来说,他们希望德黑兰在受到武力教训之后,会放弃一场他们不可能取胜的战争,从而变成国际社会规矩的成员。但战争也可能使伊朗出现另一种结局: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政府将采取更加激烈对抗美国的手段。简言之,奥巴马在发出动武命令之前必须做出判断,伊朗是否是一个能被打服帖的国家。(唐见端)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