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改革编制与指挥体系以旅级单位代替陆军师

时间:2011-09-05 11:24   来源:解放军报

俄罗斯第34山地旅士兵在进行演习 曾望 邹永显

  编者按

  军队是用来打仗的,其战斗力水平是决定一支军队地位甚至一个国家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放眼全球,不断提升战斗力水平已成为各国军队建设的共同追求,成为世界军事变革的永恒议题。也正因为如此,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才成为中国军队的不二选择和自觉行动。

  但当我们把中国军队积极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努力放到世界大背景下观察时,就不可避免地要回答:当前,世界主要军事力量如何提升自身战斗力水平?如何从信息化甚至网络化中寻找战斗力?中国军队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汲取世界主要军事力量提升战斗力的经验教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紧紧把握世界军事变革的潮流,深入了解世界主要军事力量保持和提升战斗力的做法,有助于我军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此,本报特约请多位专家撰写了一组透视世界主要军事力量战斗力提升的文章,欢迎热心读者积极参与讨论。

  俄格冲突之后,俄军积极探索提升战斗力的措施,其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

  把优化编制体制结构当作提升战斗力的突破口

  俄军认为,合理的编制体制能把人与武器装备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军队的整体功能,这是提升战斗力的关键环节。在充分总结俄格冲突教训的基础上,俄军认为,原来那种垂直指挥层次过多,战术单位庞大的“苏式”编制体制已难以适应新时期作战的需求。因此,2009年俄军实施了“师改旅”,使部队具备更强大、更快速的应急作战能力。

  俄军在“师改旅”的过程中采用了拆分法,即在1个师的基础上组建2个旅级作战单位。俄军师的编制为12000人左右,改革后,旅的编制为3000至4000人,1个师拆分为2个旅后,人员将减少1/3。一般主要裁撤装备老旧、战斗力低下的团、营级单位,其中主要精简对象为装备水平仍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

  以“师改旅”为契机,俄军同时将过去的“军区-集团军-师-团”4级指挥体系转变为“军区-战役司令部-旅”3级指挥体系。战时陆军各兵种作战旅可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编组,在战役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展开协同一致的作战行动,指挥效率和灵活性大大提高。

  与“师改旅”同步,俄军裁撤了各种没有战斗力的“架子师”、“架子团”。这些架子部队只有军官没有士兵,基本全靠战时动员来补充,战斗力严重不足,在突发情况面前无法快速反应,而且保留这些部队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目前俄军已把所有部队都建成常备部队。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