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大地震备受全球瞩目的日本,进入7月份的一系列军事性动作,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日本防卫省发布“防卫生产技术基盘研究会”的中期报告,要求政府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自卫队史上第一个海外军事据点,在东非的吉布提举行了开设仪式;日本政府内阁决定,将7月23日期满的海上自卫队赴亚丁湾执行反海盗任务的时限延长1年;日本正考虑购买美国用于弹道导弹防御和灾难预防目的的早期预警卫星;为填补“自卫队部署的空白地带”,自卫队将于2014年进驻位于日本西南端的与那国岛。那么,日本这一系列密集的军事举动释放了哪些信号呢?
对于日本来说,2011年的确不是吉祥之年,国民甚至世人都对日本的现状与未来,产生了强烈的不安情绪。而一度沉寂的日本“沉没论”“衰退论”和“沉沦论”,更是像福岛核电站上的核阴云一样,笼罩在日本人的心头。尤其是随着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和国家实力的日益下降,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呈日渐式微之势,国家形象亦江河日下。而通过在海外建设军事基地和扩大自卫队驻防范围之类的军事举动,则可向世人展示日本积极向上和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一定程度上能提振国民信心,有助于日本在国际上重振国家形象。
仔细分析日本的这一系列军事动作,人们不难发现日本政府都给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像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是为发展国内防卫产业;建设海外军事基地及延长海上自卫队执行反海盗任务的时限是为了打击索马里海盗;买美国的早期预警卫星是用于灾难预防;甚至自卫队进驻与那国岛这样的正当军事部署调整,也被冠之于“有利于灾害发生时做出迅速应对”。但在这些看似能拿得上台面的理由中,有一些却存在挑战日本和平宪法之嫌,如在海外开设军事据点、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和延长海外驻军时限;有一些则是在民用目的的掩护下暗藏军事企图,如买预警卫星和进驻与那国岛。而近年来的一系列事实表明,日本正是利用了各种危机提供的一切可乘之机,逐步突破了和平宪法制约,应该引起国际社会的警惕。
显然,亘古未有的大地震与海啸对日本的国民经济与民众心理,均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可却没有扑灭日本成为正常军事大国的勃勃野心。像东京市长石原慎太郎和日本帝京大学教授、前日本北方防卫总监志方俊之等日本右翼头面人物,反而借东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灾难为题大加发挥,再次鼓吹日本进行核武装,要求自卫队拥有核打击部队与防辐射特种部队。尽管少数右翼分子的个人观点未必代表政府立场,但与日本内阁近来的一系列军事举动联系起来看,“强军论”显然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一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