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新核裁军条约有“伏笔”

时间:2011-01-27 16:46   来源:光明日报

    1月25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以350票赞成、96票反对、一票弃权的结果三读通过了附加修正案后的俄美新核裁军条约议案。1月26日,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以137票全票赞成的结果也通过了该议案。根据俄立法程序,该条约将提交总统签署后生效。

    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25日在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电话通话时,对俄国家杜马通过该条约表示满意,并称之为“美俄伙伴关系近年来的最重大成就之一”。

    俄美新核裁军条约已于去年12月24日和今年1月15日分别在国家杜马一读和二读通过。美国国会参议院也已于去年12月22日通过投票批准了美俄新核裁军条约。

    俄方修正案规定,新核裁军条约序文中有关进攻性战略武器与反导系统之间联系的内容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俄美双方应严格遵循。根据该修正案,俄将维持自己的核威慑能力,继续研发和试验新型武器。

    新的俄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由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4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以替代2009年底失效的旧条约。新条约规定,7年内两国部署的战略核运载工具数量将削减到700件以下,各自可部署的核弹头将减至1550枚,削减幅度近三分之一。目前,俄美两国拥有全球95%的战略武器储备。新条约的签署被认为有助于推动新一轮核裁军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

    俄美两国议会批准新核裁军条约,这无疑将是俄美核裁军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从条约批准过程中俄美双方各自提出的附加条件以及俄美近来发表的相关言论看,新条约的实施似乎埋有“伏笔”且充满“变数”。

    俄美进行核裁军谈判已有40余载,核弹头数量一减再减,但实际上,双方都存在对核弹头“裁而不减”、“销而不毁”的现象。此次签署的条约只规定了削减的数量,至于如何处理削减下来的核弹头,条约则未作出硬性要求。

    专家认为,有效的核打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载工具的数量和质量。在核弹头发射方式上,俄美存在很大差别,俄方拥有的可携带多枚核弹头而且可变轨的“白杨-M”战略核导弹,具有强大的突防能力,现役的此类导弹总共可安装1090枚核弹头,这是俄方的“杀手锏”,更是美国的心腹大患。美方的强项在于海基发射,俄方的优势则在于陆基发射。美海军拥有14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共有1152枚分导式核弹头。美国现役2200枚战略核弹头的一半以上部署在最隐蔽机动的水下发射平台,这是俄方最为担心的发射力量。
 
    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坚持彻底销毁削减的核弹头,但销毁核武器需要巨额费用,而在当前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俄罗斯难以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新条约没有硬性规定彻底销毁削减下来的进攻性战略武器,特别是核弹头,也没有提到俄罗斯销毁核弹头所需的资金来源问题。但核裁军可节省大笔军备费用,使双方可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改造和更新现有核武器或研发新的高科技武器。

    俄美双方在核查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俄方坚持,双方的核武器裁减应该“可核查”、“不可逆”,从而确保双方履行条约,但同时反对完全公开导弹飞行试验数据和遥测数据,以防美国“彻底搞清楚俄核导弹真实的弹头数目”。美方同意核查,但要求进行简单、低费用的核查。

    30多年来,美国一直致力于研发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对此一直保持高度警惕,担心美国在减少“矛”的同时,增加“盾”的强度,并最终打破战略平衡。奥巴马2009年9月宣布取消其前任布什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的计划。但俄军事专家认为,美国其实是换汤不换药。有报道说,美将在2020年以前分4个阶段在大西洋和地中海部署造价更低、机动性更好、拦截效果更佳的海基导弹防御系统。正因如此,俄罗斯坚决要求美国在核裁军新条约中把“矛”与“盾”挂钩。

    新条约的前言部分强调:“双方认识到进攻性战略武器与防御性战略武器存有内在联系,而且将随着战略核武器的削减而变得更为突出。现有防御性战略武器不会危及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分析人士认为,这两句话显然是双方妥协的结果:前一句主要体现了俄罗斯的“挂钩”立场,而后一句则更多地表明了美国坚持“反导”的态度。

    总之,俄美签署新核裁军条约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核军备现代化进程就此止步。相反,俄美都将会从自身利益需要出发,充分利用新条约中的“伏笔”和预留空间,抓住新一轮军事技术革命先机,抢占新的战略制高点。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