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品贸易简称军贸。联合国对军贸的定义是“军事装备的转让”,即“军事装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流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军贸在此背景下也越来越为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所关注。
国际军贸的基本特性
第一,军品贸易不是单纯的贸易活动,而是军品出口国基于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而实施的特殊贸易活动,是国家意志的直接反映,是大国外交手段和能力的延伸和补充,是硬实力的体现。回顾二战以后国与国之间的军贸历史可以发现,国际军贸格局的发展历程与国际格局的发展历程完全吻合。伴随世界向多极化发展,除美国谋求获取“一小时打遍全球”的军事能力以支撑其全球霸权外,其他国家的军贸和军事装备转让的主要目的是在利益攸关地区扶植盟友,以保护其海外安全和经济利益、维护国家利益安全,从而实现在某个地区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
近年来,军品贸易越来越表现为大国间博弈的一种手段。以中东地区为例,埃及和以色列在美国斡旋下签订戴维营协议后,美国每年向埃提供约13亿美元军事装备和服务,对以实际提供在17亿美元以上的军事装备和服务,同时加大对沙特、阿联酋、卡塔尔、阿曼等国的军品推销力度,逐步挤压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奠定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并最终通过两次海湾战争,完全垄断中东安全事务,并把世界最丰富的石油资源置于其控制之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军事装备接受国都把军贸合作作为两国政治合作水平的标尺,稳定的军贸关系是双边政治关系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
第二,军贸是增强国家工业实力,拉动出口,增加就业,实现特殊经济利益的有效途径。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更是调整结构、走出危机的有效手段。我国商务部的领导曾感慨地说,中国生产 2亿件衬衫才能换回1架空中客车A380。劳动价值差异竟如此之大!2008年以来,美国对外军贸总额每年都超过300亿美元,在美国经济停滞不前的大背景下,军工经济却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英国、法国等国领导人在金融危机下更是直接充当军工企业的“超级推销员”,军事装备工业成为欧洲走出危机的龙头行业。
第三,军贸是典型的买方市场,将长期保持供大于求的格局。各进口国对卖主的选择将具有更大的自由度。西方会进一步炒作国际军控话题限制其他国家军贸活动。由于军贸的高敏感性以及与热点地区的高相关性,军贸还将继续保持神秘的特性。西方发达国家的军事装备供应商越来越注意依靠武器出口来增加就业,巴西、以色列、韩国、土耳其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开始以较强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军贸市场,俄罗斯则加大在传统势力范围的军贸力度,军贸竞争不断加剧,全球军贸市场已经完全变成买方市场,武器进口国有了更多讨价还价的话语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向各热点地区大肆出口军事装备的同时,一直利用军控有关话题炒作以达到限制其他国家正常军事装备交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