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正全面进行世界上最具野心的扩张。”这是5年前美国国会调查局对美国政府的一句“忠告”。在此后的5年里,从国会到白宫,都频繁对中国海军力量增强发出警告,近来更有美国学者做出“中美海上必有一战”的惊人论断。该假想称,2015年,在一场美中政治危机后,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将被中国导弹击沉。中国专家金灿荣说,1996年台海危机时,美军太平洋司令曾嘲笑中国如何把士兵送过海,而到了2006年,时任美国防长已惊呼中国大陆拥有的军力远超应对台海的需要,“这种说辞的变化表明,中国海军确实取得了公认的成绩,但显然,在海上,中国是一个新玩家,相比于在这里纵横了100多年的美国,中国对海权的关注还仅停留在‘胎儿期’”。一位瑞典专家则说,纵观世界史可以发现,所有欧美强国对海权都高度重视,直到今天美军仍奉行“把敌人消灭在海洋,而不是把他们带到我们的国土”的原则,因此不难理解,当中国变得强大时,中国海军很容易触碰到“西方人的敏感神经”。
美国输掉2015年美中海战?
“中美两国海军将注定有一种紧张关系。”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普兰在美国《外交》杂志6月号的文章中对中美海上对抗态势做出了这样一个判断。卡普兰说,这是因为,为确保能源安全,未来中国军力向海外延伸,而美国海军却习惯了在全球自由航行。在他看来,南中国海是最值得关注的地区:“这里在21世纪的重要性有如海湾在20世纪的重要性。”这并非该专家第一次作此表述。半年前,他在《大西洋月刊》上撰文警告称,“美国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和中国展开‘微妙冷战’,在21世纪的某段时间内仍是可能的”,因此“双面下注”应该是美国继续执行的政策,“一方面,会有(美国)官员和中国谈(两军合作),同时要以中国为假想敌进行战争推演。”
比卡普兰的说法更惊人的是美国海军中校、海军战争学院国际法教授詹姆斯·克拉斯卡。他今年初在美国外交杂志《世界事务期刊》撰文宣称,“中国2015年将与美国发生海上激战,最终中国海军大败美方‘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按照克拉斯卡的假想,在这一事件爆发前,中美外交危机便已稍露端倪,但西方国家并没有预料到这场政治危机会突然失控,“美国甚至仍派遣‘乔治·华盛顿’号在中国沿海进行例行巡逻,借以明志”。而中国也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立场,发射导弹击沉了这艘海上巨无霸。他描写道:“乔治·华盛顿”号中弹后断成两截,并在20分钟后沉没,美军共4000名将士殒命,“美国75年的海上霸主地位终结,北京取代美国的国际新秩序新篇章从此掀开”。
在日本,也有关于中美或起海上冲突的预测。日本自民党政策调查委员会一位“鹰派”副会长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中未来在海上“可能擦枪走火”,但那是双方试探性的较量,如果真的发生一战,美国一定不是单方与中国作战,一定会把日本卷进来。他还认为,美中未来海战的爆发点很可能在台海或朝鲜半岛周边,因为这样美国可以唤起更多国际关注。至于日本是否会同中国发生海上冲突,这位副会长态度肯定:“现在不是是否会发生冲突的问题,而是应该发生冲突的问题。中国海军已多次从冲绳海域和宫古岛之间的‘公海’通过,这是示威,日本应有所回应,否则,等到中国海军完全强大起来,日本想回应都难!”
对于美国学者的大胆设想,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国防文学总是充斥着对即将爆发的战争的遐想,而中国总是在吸引这种关注”,“不过,中国的确正在采取一种更具对抗性的策略,来维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事实上,在近一段时间以来的西方媒体上,充斥着对中国海军实力大增的关注。美国詹姆斯顿基金会《中国简报》4月29日分析中国海军在军演中突破“第一岛链”时说,“中国已不再害怕维护在公海上航行的自由。”美国保守智库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卜大年近期在国会作证时声称,“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已经超出最夸张的预测”,“我还从未见过像中国海军发展速度一样快的军队。中国总有一天会获得制海权”。日本《产经新闻》5月的一篇文章感叹道:中国海军“汉”级核潜艇2004年“侵犯冲绳与石垣岛周边领海时”,日本海上自卫队评价中国潜艇“声音如同敲打破锣”,但6年后的今天,“在自卫队口中,我们再也听不到他们饱含优越感的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