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闪电"问世 苏联打破美国核垄断内幕

时间:2010-05-27 14:37   来源:新华网

  美国有—句俗语,“上帝创造了人,塞缪尔·柯尔特使他们平等。”大意是说塞缪尔·柯尔特发明的左轮手枪,让穷人和富人站在了同一条线上。核武器,则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柯尔特。屈指算来,距离苏联试验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已经有60年历史了,那么苏联是如何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地位,与美国平起平坐的?

  阻止大战爆发的利器

  原子弹是人类研制的破坏性最大的武器,但现在已成为不可辩驳的维持世界和平的最有效的政治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遭受的最可怕的战争,就在这场战争即将结束时,美国人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对于苏联来说,研制出属于自己的核武器无疑是最伟大的科技成果之—,即使与其它令人惊异的工业化项目相比也是如此。在不到7年时间里(其中有3年时间,苏联卷入二战),苏联便打造出了—个全新的原子能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原子能工业需要消耗数量空前的资源,但苏联领导层没有提出任何质疑,而是选择全力支持。有意思的是,当时投身这—全新领域的绝大多数人根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

  原子弹研制计划起源

  上世纪30年代,科学家在核物理学方面有了很多发现,苏联人在这一领域取得的进步与欧美科学家不相上下 造成这种局面的部分原因在于核研究的秘密性,人门并不认为这种研究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取得实际成果。

  在苏联,多家机构从事原子研究,其中包括哈尔科夫物理技术研究所、列宁格勒镭研究所以及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的核实验室。苏联的核计划召集了—大批年轻的物理学家参与,其中就包括未来的原子弹项目负责人伊凡·库尔恰托夫。

  在二战让核研究陷入中断前,苏联科学家共发表了大约700篇有关原子结构、强力、核裂变、中子以及铀连锁核反应的论文。尽管政府和科学院的一些官员对核研究皱起眉头,但这项研究还是一直继续下去。究其原因在于:核研究不太可能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有什么实际的用途。

  尽管在1941年遭受纳粹德国入侵,苏联仍有相当多的核科学家参与到核研究的队伍中来,其中包括伊戈尔·塔姆、原子弹首席设计者尤里·哈里顿、雅可夫·泽尔多维奇、格奥尔基·弗莱罗夫、康斯特坦丁·彼得扎克以及阿纳托利·阿莱克桑德夫。苏德战争开始之初,苏联的大部分欧洲领土被德军占领,核研究被迫中止。列宁格勒镭研究所核实验室被迫转移,留下绝大多数至关重要的设备,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则转投国防项目。例如,库尔恰托大便投身于研发一个用于保护战舰免受磁性水雷袭击的系统。

   斯大林最终拍板

  1942年9月,有关“铀问题”的研究再次走上前台并获得政府资助,在此之前,苏联领导人传递出重新考虑核研究实际应用的信息。当时面临的情况是,明显缺少有关核物理学的新论文以及最初对这—领域感兴趣的西方科学家撰写的论文。弗莱罗夫致信政府要员、负责核研究军事应用可能性问题的赛吉·卡夫塔诺夫,希望能够引起他对核研究所的关注。弗莱罗夫在信中指出,这项研究必须被列为最高机密。

  与此同时,苏联军方情报机构和秘密警察机构内务人民委员会(NKVD)的特工获取的信息显示,英国和美国决定进行合作,利用铀制造出威力强大的炸弹。莫斯科方面掌握了英国铀爆炸军事应用(MAUD)委员会所做工作的详细信息,后者的工作最终促成了曼哈顿计划启动。

  1942年2月从—名德国官员身上获取的文件证实,纳粹也启动了—项类似计划。在向阿伯拉姆·伊欧菲、谢苗诺夫、科赫罗皮恩、卡皮特萨等物理学家咨询研制核弹的可行性之后,斯大林作出了“我们也要研制一枚核弹” 的决定。

  间谍功不可没

  伊欧非是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负责人,经常被人称之为“苏联物理学院之父”。政府要求他担任核弹研制计划负责人,但最终被他拒绝。伊欧菲表示,自己年龄太大,不适会这项工作,最后推荐了他的学生库尔恰托夫。

  在苏联的原子弹研制技术中,情报资料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缩短了研制时间,同时为参与项目的科学家指明了方向。库尔恰托夫负责审查特工获取的有关“庞大计划”(美国的核武器研制计划)的情报,并将分析结果递交内务人民委员会负责人拉夫连季·贝利亚,后者负责苏联的原子弹研究。

  到目前为止,一些曾为苏联核计划做出贡献的“报信者”,其身份仍旧是最高机密。不过也有一些提供情报的人的身份则最终曝光,其中就包括德国出生的英国公民克劳斯·富赫斯在内。由于充当苏联间谍,富赫斯被判入狱9年,1953年获释,后移居东德。

  间谍在推动苏联核研究方面扮演的角色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有学者甚至指出“苏联人从美国人手中偷走了核弹”。对于间谍的贡献,绝大多数人认为应该是起到节省时间的作用,而不是决定这项计划最终能否成功。原子弹研制计划非常复杂,如果没有研究人员、工程师以及工人的不懈努力,光靠间谍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借助德国的铀和智慧

  在研制原子弹过程中,另一个帮助苏联人走上捷径的因素就是纳粹德国的战败。德国的设施拥有大量的铀,而这种罕见的元素正是苏联所缺少的。在核科学家提出研制原子弹需要使用大量铀时,苏联却只有少量铀矿可供开采。这就要求他们勘测新的铀矿,但这么做既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同时也充满令人不安的因素。

  储存在德国的绝大多数铀被一个美国研究小组获得,另有一些流到苏联人手上。据库尔恰托夫透露,如果没有从德国获得的铀,他们便无法在1946年2月让在莫斯科制造的第一个实验性核反应堆达到临界状态,而是要在一年之后实现这一目标。

  此外,几位著名德国科学家和大约300名专家也来到苏联,他们都曾参加第三帝国的核计划。当时,出生于俄国的德国物理学家尼克劳斯?里赫尔担任莫斯科附近一家铀工厂的负责人,著名发明家曼弗雷德·冯·阿登纳和诺贝尔得主古斯塔夫·赫兹则在阿布哈兹致力于同位素分离研究。鉴于德国科学家做出的巨大贡献,苏联政府曾对他们进行奖励。

  一个至关重要的目标

  在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之后,莫斯科方面迫切需要研制自己的原子弹。在这种背景下,一个特殊的拥有无限权力的政府委员会最终成立。委员会成员包括一系列政府高官,其中就包括贝利亚、部长会议副主席格奥尔基·马林科夫、负责经济规划、重工业和化工的部长以及库尔恰托夫在内。库尔恰托夫担任所有科研工作的负责人。

  政府委员会及其所作决定被列为最高机密,他们有权使用任何人力物力资源完成自己的目标。委员会的成立从官僚作风手上拯救了原子弹研制计划。在内务人民委员会就职期间,贝利亚曾参与其它一些项目,利用古拉格政治犯集中营的囚犯进行研究。这段经历为他在政府委员会的工作起到了不小作用。为了研制原子弹,他们需要建造很多设施。

  除了原子弹研制计划外,这个委员会同样负责火箭技术的研究以及打造莫斯科周围的防空系统。1949年,苏联的“全国总动负”最终取得被人期待已久的成果,这一时间比西方核专家最初的估计至少提前5年。8月29日,苏联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RDS—1在哈萨克斯坦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成功引爆。

  “第一道闪电”问世

  当时,RDS—l被放置在一座30米高的高塔内,数十辆军车、砖块和木制建筑、防御工事和试验用动物被或远或近地部署在高塔周围。为了验证20千吨当量的爆炸威力和破坏胜,苏联人还特意开凿了几条地道。无数摄像机和仪器负责监视此次爆炸。在苏联边境巡逻的间谍飞机则负责对爆炸产生的放射性尘险物进行记录。

  不久,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便对外宣布,美国的核垄断地位已经成为过去。此时此刻,曾经的盟友已经成为可怕的敌人。西方国家的将军们一直为一场可能爆发的新战争准备作战计划,他们的假想敌自然就是苏联。根据其中的一些计划,他们决定用核弹和常规炸弹轰炸苏联的工业中心。冷战随之进入高潮,随时有演变成一场“热战” 的可能性。

  苏联已拥有核武器的消息产生了寒蝉效应,尤其是对于新组建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来说。一旦爆发战争,他们显然是苏联核打击的首选目标。在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初期突破之后,苏联又进行了—系列成功的核试验。1953年,苏联科学家引爆了他们的第一颗热核炸弹(即氢弹)RDS—6S,此时距离美国试验他们的第一颗氢弹“艾维·迈克”只有短短一年之间。

  由于分层设计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很难付诸实践,苏联最后选择了研制可升级的两极氢弹,也就是被称之为“斯罗伊卡”的RDS—6s。“艾维·迈克”重达62吨,是一种概念验证型核装置,相比之下,“斯罗伊卡”则可充当武器使用。虽然具有这种优势,但将研制氢弹作为优先考虑对象的做法仍引发巨大争议。

  由于意识形态的对抗,当事国选择储藏更多的核武器。这种威力巨大的战争武器最终变成最有效的威慑力量,致使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挑起战争。由于杀伤力惊人的核武器存在,超级大国们只能坐到谈判桌前。 (《环球军事》杂志 杨孝文)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