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台湾经济失温,蔡当局怎能视而不见?

2017年08月29日 09:4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联合报》今日发表社论文章指出,近年台湾经济深陷“新平庸”的困境,最大症结,就是岛内投资不振。蔡英文将活络民间投资列为今年施政的重点项目,显然知道此事的重要。但从今年前七月的侨外和陆资来台投资双双衰退看,岛内的投资气氛非但未见回温,且有继续探底的倾向。令人不解的就在,台湾民间明明并不缺资金,只是缺乏投资意愿与方向。当前台湾经济沉闷的根源在于缺乏民间投资,光靠“前瞻计划”,并不足以为台湾经济带来长久成长的活力。若当局继续无视民间投资不振,蔡英文聘经济的支票提前跳票,恐怕是必然的事。

  社论摘编如下:

  蔡英文去年底发表年终谈话,宣示今年施政要聚焦在四大领域,“全力提振台湾的经济,这是2017年最重要的任务。”如今,2017年已过了三分之二,台湾经济并未摆脱沉闷,且缺电、“一例一休”等纷扰带来的抑郁之气更有恶化之势。

  近年台湾经济深陷“新平庸”的困境,最大症结,就是岛内投资不振。蔡英文将活络民间投资列为今年施政的重点项目,显然知道此事的重要。但从今年前七月的侨外和陆资来台投资双双衰退看,岛内的投资气氛非但未见回温,且有继续探底的倾向。令人不解的就在,台湾民间明明并不缺资金,只是缺乏投资意愿与方向。根据台当局“主计总处”的预测,今年台湾超额储蓄率为13%,是连续第五年逾10%,代表台湾闲置资金过多,但企业却找不到投资目标。

  最近台股连续站上万点的天数创下历史纪录,不少绿营人士认为这证明蔡当局拼经济有成;殊不知,综观台湾资本市场的讯息,却不能如此乐观。今年台股万点行情,主要是台积电、鸿海与大立光等“苹果概念股”所带动,这三家公司占台股市值将近30%,当这些权值股大涨时,台股大盘当然易涨难跌。但这样的万点行情,却无法反映经济的真实温度,反让当局对经济失温失去警觉。

  所谓“经济失温”,今年有两项特别的指标,一是企业频频申请减资,二是50多家企业市值出现“大变中”或“中变小”的缩水变化。到今年八月中为止,岛内上市公司共有29家申请现金减资,创史上新高,较四年前呈倍数成长。上市公司申请现金减资,一方面是经营者和大股东想借此节税;但另一方面,也代表他们缺乏新的投资计划,宁可抓着现金在手。

  蔡当局的用人失当与政策矛盾,民众有目共睹,故非但未能提振投资,反让问题恶化。林全“内阁”虽有“财经内阁”之名,却无“财经内阁”之实,更将经济建设的作为当成追随政治风向的跟班。李世光在台当局“经济部长”任内,多数时间为供电问题焦头烂额,最终也因“815大停电”下台;在民众印象中,丝毫没有留下他“发展经济”的影迹。同样的,“台发会”“主委”陈添枝虽具经济规划长才,但在“老蓝男”的难堪标签下,只能低调扮演边缘人,作用远不如台当局的“政务委员”。也因此,林全口中的“大台发会”理想非但未能实现,在“前瞻计划”中甚至沦为幕僚单位,失去制订长远经济发展方向的战略高度。

  要打破台湾经济沉闷的困局,当局理应积极拉抬岛内民间投资,刺激经济。然而,蔡当局却反其道而行,蔡英文派政策顾问何美玥率企业团前往美国参加招商大会,把台商“投资美国”帮特朗普暖场当成头号大事。相对的,当局对台塑集团等企业在台投资,却只采取冷处理。

  在陈水扁时代,台塑集团每年折旧费用约600亿元(新台币,下同);到蔡英文时代,此数只剩下300亿元。折旧费用越少,代表台塑集团拥有更多的资金可以在台投资;但台塑集团近年在台却屡屡因为环评、地方抗争等干扰因素,新增投资越来越少。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为此感叹,“台塑没有选择”,也说出了企业对当局不重视岛内投资的不满。

  在“外资来台减少、内资也却步”的低迷气氛中,蔡英文寄望“前瞻建设”能带领台湾经济突围。但这项计划规划仓促,大笔金钱撒在细琐的项目上,这个远水能否救得了台湾闷经济的近火,是疑问之一;企业界认为“前瞻计划”与岛内现有产业的连结度偏低,能否成功扮演带动民间投资的火车头,是疑问之二。

  当前台湾经济沉闷的根源在于缺乏民间投资,光靠“前瞻计划”,并不足以为台湾经济带来长久成长的活力。若当局继续无视民间投资不振,蔡英文拼经济的支票提前跳票,恐怕是必然的事。

[责任编辑:王鑫]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