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刊载台湾法学教授陈长文的文章指出,蔡英文执政一年民怨沸腾,究其原因在于,她在野时所种的恶因,现在执政了就开出了恶果。她“神隐”的领导风格也加大了台当局“群龙无首化”的病症。但蔡英文也不是事事优柔,神隐不决。在激化冲突、收拢资源的一些高度争议性政策,蔡英文却又如独夫一样独断独行。作者直言,蔡英文执政后,由于两岸的僵局,台湾正在加速窒息,特别是经济发展。如何突围?至少“和解”是最好的起手式,而这起手式的第一步,就是和马英九的执政政策和解。这样的和解与其说是和马英九的执政政策和解,不如说是今天的蔡英文和过去的蔡英文和解。
评论摘编如下:
其实,很同情蔡英文,执政1年,百怨沸腾、动辄得咎,不管说什么、做什么,都会招来滔天之骂。在台美国商会2017的白皮书,对蔡英文首年的政绩,表示“令人失望”也是近例。
这当然有一部分不完全是蔡英文的问题,台湾民主政治发展一直有个隐忧,那就是台湾地区领导人这个职位愈来愈不受尊敬。原本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角色就像是引导台湾前进的龙珠,现在在台湾当台湾地区领导人,却好像只剩下一个功能,就是民怨的出气桶。这情形马英九曾经经历,现在换蔡英文体会。
然而,蔡英文自己也有更大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她的风格占了问题的极大比例。
首先,是在野时所种的恶因,现在执政了,就一一开出了恶果。以苏花公路坍方与全台遭豪雨重创为例,蔡英文未上前线,遭到多方的责备。严格来说,台湾地区领导人勘不勘灾确实各有利弊,难谓全对全错。但蔡英文在马当局遇到天灾时,曾经说“气到想砸电视”、“要让马英九断臂”等,蔡英文当时把话说绝说狠的结果,这一把检验的回旋镖就回头锁了蔡英文自己的喉。
这使得台当局“行政院”面对质疑时响应的“不必什么事情就说‘部长’、‘院长’、台湾地区领导人没有出来讲话”那句话,变得苍白无力外,更是讽刺。这种种恶因、收恶果的情况,在蔡英文执政这1年可说比比皆是。让蔡当局的回答显得左右都不是,没办法,是过去的蔡英文封了今天蔡英文的口。
其次,蔡英文的领导风格,也加大了台当局“群龙无首化”的病症。蔡英文的个性与领导能力,加重了制度性失能。那就是被许多人批评的“想想”性格,与“神隐”习惯。蔡英文不愿上火线、遇事不决断、遇难就回避的个性,让执政团队失去方向。台湾地区领导人是台当局里最重要的指南针,台湾地区领导人不定方向,团队、幕僚就要么摸瞎猜方向,要么就只能呆若木鸡。
第三,却又是和第二点相矛盾的问题。那就是,蔡英文也不是事事优柔,神隐不决。在于激化冲突、收拢资源的一些高度争议性政策,蔡英文却又如独夫一样独断独行,远的如无厘头废止“红十字会法”、制定“不当党产条例”等先不论,“一例一休”以及最近的“前瞻计划”,蔡英文完全不理会各方苦谏,展现“虽千万人骂吾往矣”的强悍。尤其“前瞻计划”,不只是蓝营骂,事实上,连为蔡英文拟“十年政纲”的陈博志教授也对计划中的轨道建设高声质疑。但蔡英文仍不为所动。
但事实是如此清楚,轨道建设居大半的前瞻预算,不但注定不会成功,更严重违反“政府治理”,并将造成财政的梦魇。这些从恒春机场、高雄轻轨等无数蚊子建设的事例,都可以看得清楚,但蔡英文就是蒙起眼睛,非做不可。凡此种种,都让蔡英文成了“众怨之的”,不但蓝营对她不满,绿营内部也异音四起,蔡英文的民调如何不崩?
第四,就是两岸。两岸今天的状况,渐渐走向不可逆的失控,由于两岸的僵局,台湾正在加速窒息,特别是经济发展。
那么蔡英文如何突围呢?笔者觉得,至少“和解”是最好的起手式,而这起手式的第一步,就是和马英九的执政政策和解。
甚至可以这么说,这样的和解与其说是和马英九的执政政策和解,不如说是今天的蔡英文和过去的蔡英文和解。因为,这并不是为了什么还马英九公道,而是唯有如此,今天的蔡英文才能不再被过去的蔡英文纠缠。
最后,我们看到了,民进党现在从赖清德市长起头,把“亲中”与“爱台”连结,这是好的开始(虽然效果难以乐观,因为民进党“台独”的立场),也证明了过去马当局促进两岸交流、关系正常化的努力,才是真实的“爱台”。
民进党不诚恳面对昨日之非,如何彰显今日之是?只有走出昨日蔡英文的阴影,今天的蔡英文才能没有包袱地带领台湾走向明天。(陈长文,作者系台湾法学教授、律师)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