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23日发表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的评论指出,从台湾无法参加WHA来看,大陆坚持“九二共识”的立场已很清楚。但是蔡英文已经被“反中结构”困住了。民意逐渐滑落,又面对党内深绿的压力,蔡英文更不敢于跳脱这个结构。因此,以不接受“九二共识”为核心的“反中结构”会迫使民进党对大陆的态度愈来愈难软化,“强硬”反而是民进党当权者争相表态的选择。
评论摘编如下:
从台湾无法参加WHA来看,大陆坚持“九二共识”的立场已很清楚。现在的问题是,民进党有无可能接受“九二共识”,或提出一个可以让大陆接受的替代方案?又或是两岸关系将愈来愈冷?
民进党的“台独党纲”,以及几次重要决议文,均是以两岸“一边一国”为主要内涵,因此,如果民进党忠于其党纲或党的立场,是不可能接受包括“一个中国原则”内涵的“九二共识”。
去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的大胜,让民进党更没有理由去接受“九二共识”,反之,民进党内的深绿同志和选民均认为,民进党更应该利用完全执政的绝对优势,在4年执政期间,推动其分离政策,而这也使得蔡英文当局更难以接受“九二共识”。
另外,蔡英文是个理性又理念型的分离主张者,她的“台独”政策不躁进,而是缓进。蔡英文在去年“5.20”以后所采取的就是“立场强硬、态度和缓”的两手策略,也就是不接受“九二共识”的立场很强硬,但是对于大陆则言语客气并避免挑衅或刺激大陆。例如,蔡英文尝试用“九二历史事实”、“维持现状”等名词,也用“中国大陆”称对岸,希望让大陆不满意但可以接受。
大陆听完去年蔡英文的“5.20”演讲,原本还期望她能继续完成“未完成的答卷”。但是“5.20”当天,在蔡英文任命了两位“台独”基本教义派的人士分别担任“教育部长”与“文化部长”,又立刻废除了马当局时期的课纲微调后,大陆即了解民进党不会放弃其“文化台独”的路线。在蔡英文提名几位具有“台独”倾向的“大法官”后,大陆更了解,蔡英文已经从“司法”面开始推动“法理台独”。民进党不惜“违宪违法”追杀国民党,也让大陆进一步了解民进党企图通过裂解国民党来寻求长久执政,目的包括为其“柔性台独”策略争取时间。
这1年来,蔡当局在两岸政策上的确没有挑衅大陆,但是在台湾内部却未曾停止“去中国化”的步伐,“去蒋介石”,视妈祖、关公为外来的“中国神”,连郑成功都受到波及,使得大陆百姓对民进党从骨子里产生了反感,这也使得大陆在面对民进党时,更没有了妥协与让步的空间。
对一个去年大胜的民进党来说,民进党的“去中”、“台独”结构变得更加坚固了,党内对大陆的态度只有“强硬”与“和缓”之争,而没有任何人敢于要求接受“九二共识”,因而蔡英文更没有调整立场的可能。在台湾被拒参加WHA后,民进党的思考方向绝对不是反求诸己,而是将责任推给大陆,并要表现得对大陆更为强硬。
蔡英文已经被“反中结构”困住了。民意逐渐滑落,又面对党内深绿的压力,蔡英文更不敢于跳脱这个结构。“5.20”以后,她的选择极可能从过去1年的“立场强硬、态度和缓”转换为“立场强硬、态度强硬”。
这当然是错误的决定,但是目前看来,蔡英文没有任何调整其两岸立场的空间,民进党内也不会有重量级领导人敢于建议,因此,以不接受“九二共识”为核心的“反中结构”会迫使民进党对大陆的态度愈来愈难软化,“强硬”反而是民进党当权者争相表态的选择。(作者为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