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两岸关系的现状、发展与未来,华广网3日刊载了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吴为的评论文章指出,法治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压舱石”,是维护两岸同胞合法权益的“重武器”。促进两岸经济融合需要法治方法,法治化是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必然要求。在法治的轨道上,公平合理地调整两岸交流交往的各种利益关系,营造透明公开公平的环境,两岸关系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评论全文如下:
2014年秋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这是从顶层设计的层面为改革铺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深入,是中国继续发展的现实选择。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建立了两岸机制化、制度化联系,已经开始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法维护和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2016年以来,两岸关系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依靠法治道路为两岸关系发展保驾护航愈显重要。
维护和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台海局势稳定、两岸和平统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反过来,依法治国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又具有不可取代的保驾护航作用。依靠法治方法维护和巩固台海和平稳定局势、促推两岸关系发展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法治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压舱石”,是维护两岸同胞合法权益的“重武器”。一直以来,两岸关系的起伏波动深受岛内政局变化影响,一个不承认“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的政党上台,就可能破坏两岸关系发展良好氛围,甚至引发台海局势动荡。如何破解这样的反复局面,法治方法至关重要。
早在2008年以前,大陆方面就提出实现两岸关系正常化发展,协商解决两岸关系对峙状态,签署两岸关系和平协议等一系列战略设想,其中重要的一面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将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态势规范、固定下来。在维护两岸同胞合法权益,促进两岸同胞情感融合方面,法治思维和方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让两岸同胞尤其是台湾同胞在两岸互动交流过程中对自身合法权益有法律预期,有法制保障,更有益于双方的互动了解。
促进两岸经济融合需要法治方法,法治化是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必然要求。两岸经济交往本身就是市场经济行为,是法治经济的体现。只有以法律形式厘清市场与行政的边界,明确两岸行政部门对两岸经济交往的界限,让市场归市场,“政治归政治”,市场资源才能得到最为合理的配置。台湾企业和民众同大陆的交往热情、活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关系两岸同胞切身体会的公平正义原则需要依靠法治保障。随着两岸交流交往步入深水区,各项政策举措都直接影响两岸同胞的实际利益和切身体验,如何妥善调整和分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如何增加和扩大台湾同胞的获得感至关重要。在法治的轨道上,公平合理地调整两岸交流交往的各种利益关系,营造透明公开公平的环境,两岸关系发展才能行稳致远。(本文作者为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会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