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年金改革”:一场标举“公平大旗”的政治博弈

2017年02月06日 10:1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蔡英文当局力推“年金改革”持续引发岛内争议,媒体人杨昆福在《台海》杂志128期发表题为《蔡当局“年金改革”:一场标举“公平大旗”的政治博弈》的评论文章,分析指出,蔡英文当局依旧抱持蓝绿对决思维,欲瓦解蓝营根基,而长期以来被视为民进党提款机的“年金改革”议题不断被刻意放大,待遇优渥的“军公教”群体便难逃被祭旗的命运。

  全文内容如下:

  今年农历年前,蔡英文当局力推的“年金改革会议”在一片抗议声中落下帷幕,涉及台湾岛内“军公教”群体切身利益的“年金改革草案”预计将在今年3月送往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审查,可以预期,届时新一波的蓝绿激烈对抗与捉对厮杀戏码势必将再次上演。对于年金改革,蔡英文为了凸显其重要性曾高调声称,“如果年金制度的改革可以成功,台湾就没有无法完成的改革”。蔡英文这一表态,一方面显然试图突出台湾年金改革的困难及重要程度;另一方面,则流露出其势在必得的“踌躇满志”。那么,蔡英文当局在上台后为何会急于推动如此高难度的“改革”?其背后又有何深层次动因呢?

  颟顸蛮横致“军公教”群体性反弹

  蔡英文当局上台后,针对年金改革议题在短时间之内先后召开了20多场的相关会议,然而这些会议往往流于形式,在预设既定政治立场的前提之下,沟通协调功能让位于表面的象征意义,掩人耳目走过场的目的已不言而喻。在近期的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年金改革版本达成之前,岛内军公教团体“监督年金改革行动联盟”发起街头抗争及绝食抗议活动,然而除了形成特定的舆论压力外,却依旧难以阻挡民进党当局强行主导“年金改革草案”朝背离该群体期望的方向订定。在年金改革的过程当中,曾声称“最会沟通”的蔡英文当局为了减少“改革”阻力,俨然选择性屏蔽了“军公教”群体的呼声,对该群体的各种意见表达采取“已读不回”的姿态进行应对,甚至人为制造阶级、行业及世代对立。

  由于蔡英文当局颟顸蛮横及权力傲慢,去年9月3日,台湾“军公教”群体史无前例地走上街头进行游行抗议。“军公教”群体作为台湾的“中产阶级”,一如社会学定义的那样,在特定社会形态中发挥着社会学意义上的功能与作用,亦即,扮演稳定岛内社会的角色定位。他们往往相对理性与中道,在相关议题上一般不会剑走偏锋。然而正是这样的一类群体,却在蔡英文当局上台后不久,便打破常规被迫以街头运动的方式,向岛内各界表达他们的关切及不满。尽管当天,在游行人数统计方面,发起单位声称的25万与台北警方估算的11.7万之间存在较大落差,但已比原初预定的5万有了大幅成长。可见,“军公教”的群体性不满已上升到了一定的程度。

  那么,为何他们会如此不满呢?无疑与蔡英文新当局上台后的所作所为,激发他们群体性反弹脱不了干系。去年9月3日游行当天,他们整齐划一地高喊“反污名,要尊严”口号列队前行,已然诠释了台湾“军公教”在整个年金改革过程中的关切与诉求。事实上,对于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年金改革议题,他们当中不少人意识到其中的弊病,因此也并不反对进行改革。岛内多家民调机构调查结果均证明了这一点,就连亲绿的台湾世代智库于今年1月底所做的民调也显示,高达70.8%的“军公教”人员支持年金改革。

  然而,长期以来,绿营政客、亲绿媒体及名嘴居于特定政治盘算与考虑,刻意进行政治操作,制造舆论话题,将他们进行群体性污名化,蔑称他们是“肥猫”和“米虫”等。并且,蔡英文上台后,这种攻势丝毫没有减弱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以去年9月3日“军公教”大游行为例,“军公教”人员信守先前申请的时限退场,反而被绿营人士讥讽为“5点准时下班”,而当时岛内媒体询问蔡英文对游行的看法时,前往台湾中南部跑行程的蔡英文仅回应,“我们走我们的行程”。管中窥豹,蔡英文当局对“军公教”展现出的权利傲慢冰冻已非仅仅三尺,而正是如此的一贯姿态加剧了理性中道的“军公教”群体的不满情绪。

  掩盖“执政”无能 拿“军公教”祭旗

  台湾年金改革议题已经困扰了岛内多年,长期以来一直是蓝绿博弈的重要场域。不可否认,台湾“军公教”这一群体,在退休后有不少人员每月可领丰厚的退休金及享受较好的福利,这些待遇甚至比当下部分台湾年轻人及劳工阶层的月薪还多。相形之下,差距确实十分鲜明,再加上岛内政治力及媒体不断介入与烘托,这种阶层间的“相对剥夺感”逐渐被凸显并加剧,使得岛内其他群体的不满情绪越发高涨,“军公教”也因此成为了攻击的标的,带上了难以磨灭的“特权原罪”。

  在马英九当政时期,这种“群际矛盾”其实并非十分激烈和白热化。然而,在去年520蔡英文上台至今,由于其团队步调絮乱,政策接连出包,“执政”无能,政绩乏善可陈。蔡英文的民意支持度持续呈现大幅下滑态势,从就职时的高支持率到就职百日的“死亡交叉”,再到就职八月仅剩下3成左右,并且这种态势似乎依旧在不断地恶化当中。在这一过程当中,为了掩盖其“执政”不力的情形,长期以来被视为民进党提款机的“年金改革”议题于是不断被刻意放大。其中,待遇优渥的“军公教”群体便难逃被祭旗的命运。

  早在去年520就职当天,蔡英文便做出相关宣示,进行必要的铺垫,随后不久也架设了“改革”的相关机构,并且,在后续的过程中,外界可以看到,蔡英文当局不忘营造舆论声势,时不时拿“基金破产”、“潜藏负债”以及“希腊化”等等话语来型塑岛内社会舆论氛围,将“年金改革”议题演化成世代、职业以及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从而将岛内社会不满矛头导向“军公教”群体,为自己的“改革”提供正当性。

  以蔡英文当局诉求的“基金破产”和“潜藏负债”为例,他们曝光了“军公教”的退俸所得。相关资料显示,台军目前退休人数为12.1万人,每个月平均可领退俸4万9379元新台币,而13.5万名退休公务人员则可领5万6383元新台币,11.8万名公立学校教职员平均可领6万8052元新台币。这些数据或许在字面意义上符合台湾“军公教”退俸所得实际情形,然而,蔡英文当局为了增加改革的“说服力”及“正当性”,不断放话,进行恐怖诉求。比如蔡当局的铨叙部门便不断抛出退抚基金何时会破产的言论,他们声称台湾军人账户将于2020年破产,公务人员会在账户2031年破产,教育人员账户则是2030年破产等等。由此隐约可以感知,蔡英文当局试图将财政可能出现的危机转嫁给“军公教”退俸过高而带来的潜在风险。更有甚者,台湾不少亲绿媒体不断加码制造职业及世代对立,譬如前阶段,当台湾劳工在为“一例一休”还是“周休二日”与蔡当局产生冲突之际,亲绿媒体唯恐天下不乱,不断拿退休“军公教”当挡箭牌,诸如释出有人“周休7日,月领7万(新台币)”的言论来攻击“军公教”群体等等。显然,如此操作无疑会加剧岛内社会阶层对立,同时让台湾“军公教”背负骂名并沦为不满矛头的指向。

  对于蔡当局这种“斗争式改革”,台湾军公教联盟党曾在岛内社交网页上发出质疑,该党直指蔡英文,一没有提振兴经济的“政策”,二没有任何改善贫富不均的“政策”,三更提不出任何投资“政策”,反而要砍掉台湾的“中产阶级”。按照台湾军公教联盟党的说法,通俗来理解便是,蔡英文当局推不出实质性意义的开源办法,而是针对“军公教”特定群体进行压榨式节流。不可否认,台湾岛内年金改革确实存在有待改革和完善的地方。对此,包括李登辉、陈水扁以及马英九在任期间都曾经进行过相关改革。不过,不管改革成效几何,外界可以发现,陈水扁及蔡英文等人的相关改革经常是直接拿“军公教”开刀,并且为了增加“改革”的正当性,在舆论及话语型塑上往往采取污名化的操作策略。在笔者看来,这其实并非是有责任担当的“执政者”应有的作为与格局,岛内特定群体的利益俨然已沦为蔡当局政治操作及改革切口的牺牲者,蔡当局大打所谓“转型正义”的同时,却有意无意忽视了“程序正义”问题。对于近期蔡当局年金改革草案出炉,台湾TVBS民调显示有44%的受访民众表示不满意,高于满意的32%。台湾民意基金会与台湾山水民意研究公司所做的民调则显示,有49%的民众对蔡当局能否做好“年金改革”表示没有信心,同样高于有信心的41%。

  抱持蓝绿对决思维 欲瓦解蓝营根基

  笔者在驻台期间,曾听闻岛内坊间对蔡英文这样评价,蔡英文上台后不是力争让民进党赢得更多的支持,而是优先考虑先搞垮对手国民党,铲除对手立基的根本。这样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纵观蔡英文上台后的系列作为,她正以实际行动来一一印证如此分析。比如,蔡英文上台后,立即撤销马英九时期的“微调课纲”,让“台独”思想继续荼毒害台湾年轻一代,为绿营继续培养所谓的“天然独”支持者。再比如,追缴所谓“不当党产”等相关“条例”及机构的架设与相关运作,都试图将国民党再起的根基连根拔除,欲将国民党一次性打趴在地等等,类似政治追杀的戏码可谓不胜枚举,并且还不断在加码上演当中。

  而如果具体到“军公教”这一群体,蔡英文当局上述操作显然也流露出“蓝绿”对决的思维惯性。“军公教”一向被视为蓝营的“铁票仓”,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国民党的传统支持群体。虽然,在马英九在任期间,因“年金改革”议题也曾让“军公教”失望,导致在2014年底的“九合一”选举及2016年初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当中,“铁票仓”生锈,“军公教”投票意愿下降,甚至不愿投票或投“赌烂票”,等等。但这一群体依旧是蓝营再次崛起不容忽视的基本盘。有鉴于此,绿营依然把他们视为“非我族类”,并将改革的大刀砍向了他们。

  有几个鲜明的反例可以映衬这一论点,譬如去年6月的台湾华航罢工以及去年8月的高速公路收费员抗争,对于这些被民进党收编或被视为民进党传统支持者提出的利益诉求,蔡英文当局几乎照单全收。台湾媒体当时指称,此举导致台湾民众要为华航罢工损失买单约3.4亿新台币,而收费员抗争买单约5亿新台币。而在去年9月“军公教”上街抗争之际,蔡英文态度却反差鲜明,抛出“没有必要就不要常常走街头”,对此当时台湾亲蓝政论节目进行了反制,罗列出蔡英文“在野”时期,曾亲自参与了14次的街头抗争活动,并播放蔡英文曾经公开表示,“街头运动是‘政府’逼出来”以及“我们会时时在街头见面”等的同期声,来揶揄打脸蔡英文。蔡英文“屁股决定脑袋”及抱持蓝绿对决思维的形象无疑变得更加鲜明。(作者系媒体人杨昆福,原文刊载于《台海》杂志第128期)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