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台日关系”虚大于实 蔡当局打错算盘

2017年01月18日 08:1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旺报》18日社评指出,蔡英文上任后,日本与台湾关系表面上看起来快速升温,真的如此吗?如果为真,“台日关系”能走多远,可能需要慎思明辨一番。

  从日本驻台机构更名“日本台湾交流协会”谈起,这项改变被视为“台日关系”的一大突破,但溯本追源,“日本台湾交流协会”之名,在“中华民国”与日本国“断交”之初,原本就是日本的想法,只是当时台湾坚持自己是中国“正统”,主张称呼“日华交流协会”,日方不允,遂改为不明所以的“财团法人交流协会”,如今时移势易,台湾不再坚持“日华”,日本自然乐意回归原初设计。

  大陆向来对日本与台湾关系十分敏感,因此对改名事件强烈不满,除对日本抗议外,更累积了对台的敌意。随后大陆外交部长王毅访问非洲大国尼日利亚,会后双方举行记者会,宣布台湾驻尼代表机构更名降级并迁出首都。原本尼日利亚是台湾少数几个可以使用“中华民国“名称的代表处,这样一来,”中华民国“曝光机会又被限缩。

  这两件事都涉及更名,一正一反,正凸显了两岸“外交”的针锋相对。当然,尼日利亚事件未必是针对日本驻台机构更名事件的直接报复,但两岸“外交”名称之争看起来已重新摆上台面,新一轮“烽火外交”箭在弦上。

  蔡当局必须思考,台湾要从两岸“外交战”得到什么?或许蔡英文认为,“外交战”并非台湾主动作为,而是大陆退回对抗老路。但别忘了,要不是蔡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回避在两岸关系定位问题上做出清晰表态,大陆又何苦重启“外交战”?马当局时期曾有几个“邦交国”主动寻求与大陆建交,却被大陆婉拒,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目前看来,与台湾互动关系正在改善的只有美日两国,有意思的是,二者都是对方主动,美国准总统特朗普的政策尚难预测,日本的思路则比较清晰,就是在名称问题上做一些突破,以拉拢台湾来抗衡大陆,但在实质问题上并没有任何让步。在冲之鸟礁渔权问题,以及核灾区食品进口问题上皆是如此,台湾方面则是节节退让,并未获得任何实质收获。

  更严重的后果在于,这会导致台湾民众的不满和抗争,进一步影响蔡当局的施政,深陷内外交困只是迟早的结果。

  或许蔡当局认为,台湾社会主流民意就是亲日,日本既是台湾民众最爱去的旅游国家,也是台湾在文化、经济领域学习的对象,更何况深绿基本盘更有浓厚的日本情结,因此即便对日妥协也不会有太大的负面影响。

  但实际状况却并非如此,早期的“独”派成长于日本殖民时代,在文化上深受日本影响,情感上也对日本抱持友善甚至亲切的态度,这部分人或许会在台日争端上偏向日本,比如李登辉就主张钓鱼岛属于日本所有,即是这种心态的典型反应。但中壮世代以降,包括年轻世代,对日本的好感并无深层次的心理基础,而多是建立在娱乐、旅游层面的“日风”基础上。

  如果前者可以被讥为“媚日”,那么后者至多也就是“哈日”,一旦在现实利益层面受到冲击,台湾民众对日本的好感就会大受影响,蔡当局如果盲目对日妥协,很容易被民意所吞噬。

  台湾智库的一份民调很清楚说明问题,针对中美日当中何者应保持密切关系,42.1%的民众认为是美国,这不令人意外,值得注意的是,大陆以25.8%领先日本的13.7%,相较上次调查,大陆首次领先日本。交叉分析发现,无论是民进党、时代力量的支持者,还是国民党的支持者,认为最应该同日本保持密切关系的民众都在一成与二成之间,换句话说,台湾民众不分蓝绿,都不认为“台日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不同立场的人们大多倾向在是在中美之间做出抉择。

  这也提醒蔡当局,若真的以民意为依归,那就应该审慎处理对日关系问题,不要被老一代“独”派思维绑架,涉及台湾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据理力争。

  与此同时,更不能被日本表面上的示好所迷惑,避免让台湾成为日本抗衡大陆的工具,这既不符合蔡英文一再宣示的不走回对抗的老路,更会进一步损及两岸互信,对台湾来说,这才是实质的伤害。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