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界日报》14日发表社论说:民进党“完全执政”,行政、“立法”大权一把抓,照理应运作顺畅、实现改革,让台湾成新兴“民主政体”的“标竿”。特朗普普和美国都推崇台湾自由、民主,想用台湾制衡大陆,但在绿营执政后,台湾的民主反而每况愈下。为了劳工休假案,劳工团体日前在台湾“立法院”外抗议绝食多日,号称最善于沟通的民进党当局相应不理。民进党团总召柯建铭在“立法院”外遭抗议人士包围,被勒颈泼水踢打,靠警方救出。柯建铭愤而在议场大叹:“是不是台湾民主已经走到末路了?”
台湾“立法院”打架早已是台湾民主基本样貌,屡见不鲜。台当局“行政院长”林全上台时,撤除学生攻破“行政院”的公诉,对太阳花占领“立法院”行动多所肯定,种下今日恶果。蔡英文年初也说,青年不用太温良恭俭让,“台当局没听见,可以拍桌”。现在劳工团体不仅拍桌,甚至以绝食抗议手段抗争,台当局仍装聋作哑,又怎能怪劳团火大,冲突升温。
柯建铭说,“立法院”开公听会,“立法院”主席遭外人暴力相向,他的办公室也被占领,主张“修法”就要被罢免,参与“法案”审查也可能被打,“难道这是所谓进步价值的台湾民主?”可惜柯建铭总召控诉的所有事项,始作俑者正是民进党,如今在野的国民党和社运人士,只是有样学样罢了!
当年国民党占“立法院”多数时,也经历过类似肢体冲突。民进党团屡以“正义”为名,包装“对多数暴力的抗争”,如今报应还诸民进党身上,这是作茧自缚,毋宁说是最大讽刺。“换屁股就换脑袋”、炒短线,正是台湾朝野政客的最大致命伤。
劳团对民进党当局“砍假”愤怒,主因也在蔡英文选前承诺“绝不砍假”,力行周休二日制。但蔡当局上任后,因资方强烈抗议马上翻脸,主张“一例一休”要砍7天假,政策“发夹弯”,使劳资冲突不断,拖垮新当局施政绩效,“立法院”也成战场,再演暴力丑剧。
蔡当局言而无信,劳工休假案吵了大半年,充分反映台当局忧谗畏讥,想各方讨好。抗议团体只要“敢吵就有糖吃”,于是各方力量浮现街头和台当局较劲,本应作为不同民意折冲的“立法院”,反而成聊备一格的“民主装饰”,无法缓和社会对立,却成当年民进党最喜欢讥讽的“‘行政院’的橡皮图章”,既缺乏“立法”意志,更无推动社会进步的视野。这样的“立法院”,怎能不遭人民唾弃。
民进党再次轮替执政,“太阳花学运”居功最大。民进党鼓动串联学生占领“立法院”,以“立法院”改革为名,标榜“世代正义”,柯建铭曾扮关键角色。如今拿下政权,民进党取得“立法院”绝对优势,“立法院改革”使命却全然抛诸脑后,取而代之的,是一党独大的霸道与傲慢,自然不理会少数党意见。
例如,“立法院”审查“不当党产条例”,未曾参酌国民党丝毫主张和意见。只要民进党拍板,柯建铭即衔命“使命必达”,哪有当年王金平“尊重在野党”的风度?如今“立法院”既乏有效协商机制,更因朝野严重对立,全无对话空间,除了表决大战,还有什么实质民主功能?
“立法院”失能,除了“立法院”自缩权力,另一关键是蔡英文当局对“宪政”体制视若无睹。“行政”、“立法”两权只为贯彻蔡英文意志。蔡英文执政之初还能谨守分际,但见民调下滑,蔡英文办公室即设“施政决策会议”,凌驾“行政院”,对大小政策下指导棋,并置“立法院”对话机制于不顾,创立各种委员会与“国是会议”,以非民意代表来决定重要政策,再交“行政”、“立法”两院背书。
蔡当局非体制的政治设计,根本在弱化“立法院”,回避民主监督机制。民进党完全执政,怯懦的“立法院长”苏嘉全不敢拂逆上意,民进党团也无法置喙。这样的权力机制还背信忘义,民众除了上街头抗议,如何捍卫自己权益?
文章最后说,台湾各政党在野时,皆以破坏“立法院”议事秩序为手段;执政时,均以贯彻政党意旨为指标,“服从多数,尊重少数”的民主精神全成具文,“民主、进步、多元”价值都只是自我安慰的口号。台湾已第三次政党轮替,但朝野两大党都无法提升民主运作品质,只有权力归属不同,权力的傲慢、粗暴依旧。这样的民主形式和实践,如何和大陆叫板竞争?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