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蔡当局选前过度承诺 选后态度傲慢

2016年11月18日 13:3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中国时报》18日发表评论说,蔡英文选举前曾标榜一定是“史上最会沟通的”,还建议年轻人跟当局沟通时,若第二次讲了还听不见,第三次就可以拍桌子。言犹在耳,民众在开放日本核灾食品进口、一例一休砍劳工7天假、军公教年金改革这三大案,却看到史上最不会、更不愿沟通的蔡当局。

  在年金改革过程中,蔡英文办公室听任有心人士扭曲事实与恶意污名化军公教,激起10多万人走上街头抗议;“立法院”审查一例一休,民进党籍“立委”陈莹不顾在场还有“立委”高喊“不同意见”,只用1分钟就强行宣布无异议通过,劳运年轻人反对了几百次,台当局还是听不见,早就不只是拍桌,而是直接闯入“立法院”与民进党中央党部,却依然看不到有意义的沟通。开放日本核灾食品进口,台当局“农委会”不只提供错误信息,捏造只有中国大陆与台湾禁止进口的说法,刻意隐瞒美国等许多国家都不开放的事实,连举办公听会也想以偷渡方式草率完成,终于爆发了强烈抗争与多起流血冲突事件。

  从这三大案来看,蔡英文当局的政治沟通,夹杂了太多的扭曲、污名、粗暴、欺瞒与黑箱,不只没有任何沟通的诚意与技巧可言,还充满了各种不应该出现的负面元素,简直是错误示范的集大成。

  政治沟通是民主社会政治领导人必须懂的基本功,沟通的最基本要素是确实认识自己,能准确掌握己方优势、避开不足,以前瞻眼光看到威胁与机会,才能在沟通中获取公民的最大支持。在实际沟通过程中,不能过度本位主义、以我为主,要了解公民的需求与想法,不高估自己的能耐,本于公开透明的坦诚态度跟各界互动,找出理想交集,才能订出可预测、可执行的公共政策。

  这些政策沟通的基本原理,蔡英文当局不会不懂。尽管懂得原理,却在实际的政治沟通中一再犯错,使得蔡英文的民调满意度跌落谷底,让她浩叹“很痛苦”。其原因很简单,一来是民进党在野时期及蔡英文竞选阶段,给了民众太多不可行的承诺,掌权执政后发现难以推行,只好反复上演政策“发夹弯”,强推一例一休、大砍劳工7天假就是典型的例子;二来在两岸关系上,因为对意识形态的坚持而失去“九二共识”争议的妥协空间,两岸紧张情势升高,只好设法从对日关系上寻求弥补,对日本需索一再让步,甚至不惜违反公民的普遍情感,这正是开放日本核灾食品进口的政治背景;三来是蔡英文当局仍然欠缺治理的格局与高度,完全执政之后不见谦卑反而处处傲慢,把军公教当成清算对象,才把好好的年金改革操作成污名化的政治斗争。

  在这个过程之中,执政时曾经因为类似处境而饱受民进党批判的国民党,如今已经在野,当然免不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尽管国民党在政治斗争方面的决心与功力,都远远不如在野之时的民进党,但是台湾长期陷在执政党治国无道、沟通无方,在野党以牙还牙、上纲上线批判的情境中,政治恶斗与经济停滞问题永远无解,台湾注定走向衰败。

  曾经自豪要筹组最会沟通当局的蔡英文,当然不应该坐视沦为史上最不会沟通的台当局。毕竟台当局无能的牺牲品,绝不是“我很痛苦”的蔡英文,而是真实生活饱受煎熬的广大台湾人民。

  蔡英文如果真的有心拯救这个非常不会沟通的当局,真正对台湾有贡献,就必须采取正确的政治沟通策略,唯坦承以对,一是对在野时期的错误抵制与错误承诺表示由衷的歉意;二在两岸与“外交”方面,应放下政治与意识形态对抗心态,回归真正对于台湾发展有利的政策基本面;三则要摆脱政治斗争的选举对抗思维,转而从治理的高度,积极与国民党等各界进行理性的政策沟通,才能让各项重大政策重新回归正轨。如此,蔡英文当局才有可能摆脱当前这种纷乱的政治困局,从而壮大台湾的实力,推动台湾再度迈向新一波的发展。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