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陆赴台游客锐减归咎于大陆政府的动员,可能会失焦背后的警讯——大陆民间社会开始出现“厌台”,甚至“反台”的情绪。图为大陆游客通过桃园机场入境台湾。(图片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今年5月以来,大陆赴台游客锐减,严重冲击岛内旅游业者。日前,逾万名旅游业者走上街头,发出“有工作、能温饱”呼声,抗议蔡英文当局上台以来的两岸政策。有绿营媒体和“名嘴”将陆客锐减归咎于大陆政府的动员,但《中国时报》社论文章认为,台湾更应该重视的是陆客锐减背后的警讯——大陆民间社会开始出现“厌台”,甚至“反台”的情绪。
文章指出,逾万名从南到北、从上游到下游的旅游业者本月12日集结凯道,发出“有工作、能温饱”的卑微呼声。从1月大选结束,520新当局就任,旅游业者就看着这个行业血脉一点一滴流失,之前先后发生洪素珠辱骂“外省籍”老兵“中国难民,滚回中国”视频在大陆流传、辽宁陆客团火烧车事件,陆客人数急冻。数以万计人的生存像活在被切掉氧气的鱼缸中的鱼,正挤出最后力气挣扎求活。
蔡英文当局当然心里有底,知道这是路线选择的必然。要获得政权,民进党必须造成民众的“国民党政权不得人心、进退失据”的印象,择定“拒中”、“亲美”、“友日”路线,全面否定马英九“拼经济”、“亲中”路线。1月大选胜选后,绿营的氛围相当明确,就是要摆脱大陆,包括陆客在内,只是未设想到付出的代价这么大!业者如此难缠!
文章提到,8月底200辆游览车包围台当局“交通部”,但抗议遭污名化。“行政院长”林全亲自主持观光业困境因应会议,大阵仗宣布“300亿优惠贷款挽救观光业”。但观光业要的是正常的经营环境,要有稳定的客源,才能维持稳定的工作,“有工作、能温饱”的要求才能实现。很遗憾,当局的响应非常冷血,蔡英文幕僚机构发言人黄重谚说,当局已投入各种资源协助业者升级转型;“交通部长”贺陈旦说,观光业有待转型,当局要协助业者开拓更多客源与更深入的产品;最可笑的是蔡英文当局要成立“跨部会小组”因应解决,从蔡英文办公室、“行政院”到“交通部”都把责任推给业者不升级、不转型。
果然,民进党当局不方便说的话有绿媒和名嘴代劳,一些“打蓝起家”的喇叭手开始释放讯息“不让陆客来台的是大陆,不是蔡英文”!但这是事实吗?
文章认为,太多台湾客在大陆内地机场见过去台湾的大陆旅行团,最乡土、纯朴的装扮,甚至带着家里烹制的老土馍馍等飞机,也不顾脚上只及脚踝的丝袜是否土了些,把积攒很久的人生第一桶旅游金,选择去宝岛台湾,这种来自幼年教科书对台湾的血脉情,不是谁能改变的。
有人把陆客的减少归咎大陆政府,这就忽略了背后更严重的警讯——大陆社会出现的“厌台”、甚至“反台”情绪。
30年前两岸刚开放,民间社会开始接触,当时台湾在经济、产业、物质生活上都领先大陆甚多,大陆民间看待台湾是有几分钦羡、尊重及亲切;即使陈水扁时期两岸关系陷低点时,民间亦保持正面互动。马英九上任后,则因为两岸关系进入友善缓和期,民间正面的互动得到进一步支撑与加强,大陆开始出现“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流行语,社会主流观点对台湾有好感。
8年来大陆变得强大,台湾显得衰退,“中国骄傲”成为大陆社会共同意识。蔡英文上台后两岸陷入新一轮“冰点战争”,大陆社会原本的对台友善氛围逐渐消失。
文章分析,陆客减少后,网络上“没有陆客的台湾,空气更好”影片,陆客火烧车事件后部分台湾网友与绿营政客幸灾乐祸、失去基本人道悲悯的发言,严重伤害两岸民间感情。大陆自发性“厌台”情绪酝酿、发酵,到最近爆发“弃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文章认为,政客与民众都该体认,两岸政治对抗是一时的,政策随时可能“发夹弯”(翻转改变)。但如引发两岸民间彼此仇视,则非一夕可改,其影响深远而严重,且台湾受到的伤害将更大。政客与深绿支持者如果“真爱台湾”,就别再蓄意挑动两岸民间社会的仇恨!(中国台湾网 何建峰)
[责任编辑:何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