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台媒建言国民党:加快转型重生脚步

2016年09月08日 13:5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联合报》今日发表社论指出,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溃败后,似乎还没找到重新出发的动力和方向。社论认为,在新当局执政不得民心的情况下,国民党原有不少可以发挥的空间,表现出在野监督的见识和气度。蔡当局执政脚步紊乱,正是蓝军加速转型重生的契机。国民党必须拿出有高度的瞻瞩,站稳为台湾计议的立场,对民进党政策提出针砭和积极建议,才能争取民气支持。

  社论摘编如下:

  在“不当党产处理条例”的框限下,金融机构陆续停止与国民党的借贷合约,使国民党面临庞大的周转压力。国民党中央除停发退职党工月退及十八趴外,也必须紧缩各种支出,并被迫进一步采取裁员措施。这些行动,几乎全是被形势推着走的消极因应。整体观察,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溃败后,似乎还没找到重新出发的动力和方向。

  观察洪秀柱出任主席之后的作为,党中央的人事布局作了相当规模的调整,也打赢花莲市、田尾乡等几场地方补选,并将“两岸和平协议”正式写入党的政策纲领。这些,自有其正面意义;但就政治影响和社会形象而言,仍嫌相对微小。简言之,这些作为对外不足吸引民众的目光,对内无法产生强大的凝聚,遑论重振蓝军气势。

  其实,在新当局执政不得民心的情况下,国民党原有不少可以发挥的空间,表现出在野监督的见识和气度。遗憾的是,国民党却只专注在自己受到的打压(如讨党产),而不是提升高度以关注民瘼与国家大局的平衡;此外,选择以抱怨、嘲讽、唱衰等方式表达异议,亦不易引起社会大众共鸣。也因此,在新政府民意支持度下坠的同时,并未见国民党支持度的相对上升,主要就是国民党并未能超越自己旧有窠臼,无法让民众看到它改头换面之貌。

  往前看,国民党面对的是三座大山,必须要能跨越这些险峻的挑战,蓝军才有真正转型重生的可能。否则,如果只是每天忙于因应眼前这些琐琐碎碎的口水战及形式微调,恐怕无助重振气势。

  国民党的三座大山,第一,是党内的路线问题悬而未决。明年的党主席选举,目前看来,似乎仍只有吴敦义和洪秀柱竞逐的态势,这并非好的征兆。吴、洪两人各有优劣,但双方均未就党的发展提出足够吸引人的见解,而只是在派系人脉上暗中动员较劲。如此一来,势必又要落入“本土”与“非本土”的路线之争,等于将年初因吴临阵却步而未完的主席之战重演一回,势将重蹈内耗的窠臼。主席选战,若再度造成党的伤口撕裂,即愚不可及。

  第二,参选2018县市长选举的人才何在:朱立伦在主席任内,曾要求6名不分区“立委”只任两年即必须辞职参选,甚至签下切结。但洪秀柱显然无意“朱规洪随”,她改提“预选制”,想要提前透过选举产生候选人,以拔擢更多新人。事实上,两种模式都有其局限,最大的问题在,不论新人或旧人,放眼都看不到强棒,如何能有胜算?党中央必须拿出更积极的态度,帮党内具有潜力的人选制造形象与机会;否则,只是被动跟着作业流程等待人选浮现,是没有胜算的战法。

  第三,对割舍党产的态度犹豫难决:党产已成为国民党一大政治包袱,趁此机会作一总结,同时对党的经营和人员重新进行总盘点,其实有益加速党的瘦身和转型,不妨视之为“焉知非福”的因素。试想,一个坐困愁城的政党,却养着七、八百名党工和数千退休党工,除了坐吃山空,前景何在?然而,目前似乎只有副主席詹启贤清楚表达了断之意,许多人仍充满怨念,但越是如此,越不容易重新出发。盱衡现实,国民党唯有“易守为攻”,放下对党产归公的怨叹,转而对民进党强征民产的不法之处提出严格监督与攻击,甚至提出归公党产之公益用途。如此,才能借着“党产归零”重新累积自己的形象资产,进而有效打击民进党讨党产的霸道与踰法。

  蔡当局执政脚步紊乱,正是蓝军加速转型重生的契机。国民党必须拿出有高度的瞻瞩,站稳为台湾计议的立场,对民进党政策提出针砭和积极建议,才能争取民气支持。对内而言,那些还把振兴蓝营当一回事的同志,必须放下私心,多一点大局绸缪。洪秀柱则要打开心胸,人才和建言才进得来。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