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17日社论指出,在撤回谢文定的“司法院长”提名后,蔡英文宣布自己将出任“司改国是会议”召集人,亲自领导“司法改革”。此举旋即招致法官批评,认为蔡英文把手伸入司法,无异已形同“帝制”。检改会检察官陈瑞仁更呼吁,蔡英文应停止召开“司改国是会议”,让司改议题回到“立法院”进行民主讨论。
蔡英文如此操切,想必是见到近来民意支持度大幅滑落,想亲自领导司法改革以收复民心。但越是如此操切,越显示蔡当局已方寸大乱,也越可能铸下大乱。蔡英文3个月前方挟5成6的高得票声势登上宝座,如今突然一顶“帝制”的大帽套在自己头上,她恐怕难以接受。但蔡英文如果还记得自己“谦卑、谦卑、再谦卑”的叮咛,她会发现新当局的作为,距离谦卑其实已越来越远。
回顾新当局执政这3个月,除了几场“道歉、再道歉”的仪式外,其实未带给人民太多耳目一新的感受。另一方面,一些以“转型正义”和“改革”为名的行动则磨刀霍霍,但只见仓促而草率的“立法”,更任意增设违建机构,全然不顾程序正义和社会观瞻。这些,也许出自蔡英文对领导人一职的强烈使命感,但无论如何,她仍有界线必须遵守。
以特侦组为例,仅因一名“绿委”提案要求废除,“法务部长”邱太三立即跟进附和,且不待“立法”讨论修正,即径自宣布废除日期。这种逾越的作法,不是行政滥权是什么?仔细分析,废特侦组未必是邱太三个人的意志专擅,而是奉领导人的命令行事;倘果真如此,将此举解读为蔡英文变相“特赦”陈水扁,其实并不为过。因为,所有因陈水扁“保外就医”而未能办完的案件,即可随特侦组之废而一笔勾销。试想,在司法改革的美名下,可以隐藏多少政治操作?
以国民党不当党产的处理为例,该条例中分明有数个条文颇待商榷,机构设在“行政院”也极不恰当;民进党却不顾一切动用席次优势强行通过,这比起国民党执政时的表现有更文明吗?不仅如此,蔡英文更任意钦点政治色彩浓厚的顾立雄出任“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之主委,表明了此事只问目的、不择手段。试问,人间的转型正义,能以如此廉价而粗暴的手段实现吗?
废特侦组与追讨党产,都反映了不同程度的行政扩权;而蔡英文自命为“司法改革会议召集人”,则更是赤裸裸的行政侵权。蔡英文有意主导“司法改革”,引发司法界的“帝制”之讥,原因即在于此。
蔡英文确有改革之心,这点外界看得出来;问题是她在短短时间内开辟了太多战线,在人力和心力上似乎左支右绌,难以应付。更严重的是,她为了急于达成目标,却放任粗糙的手段跨越正当程序;不当扩权,正是宪政隐忧。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