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岛内“国史馆”修改借阅规则,从8月1日起拒绝大陆、香港、澳门的学者调阅馆藏,台湾《联合报》今日发表社论指出,无论是否高层授意,此举皆将政治排他氛围带入学术,不仅影响两岸三地学术文化交流,也将损及对台湾友好的大陆及港澳人民对台湾的观感。学术背景深厚的“国史馆长”吴密察,竟不顾学术开放自由的原则,反成了推动“两国论”的政治先锋,何其悲哀!
社论摘编如下:
台湾“国史馆长”吴密察上任两个月,即擅自颁布新规定,限制大陆及港澳学者调阅馆藏档案。无独有偶,具官方色彩的“蒋经国学术交流基金会”自八月起也祭出新的奖助办法,将港澳学者排除在外。这些举动,无论是否高层授意,皆将政治排他氛围带入学术,不仅影响两岸三地学术文化交流,也将损及对台湾友好的大陆及港澳人民对台湾的观感。
“蒋经国基金会”奖助排除港澳学者的理由是:港澳汉学研究环境完善,因此将奖助提供给更迫切需要的新兴汉学地区。此一逻辑让人困惑:港澳汉学研究环境今日方称完善,正因如此,学者才会有更多资源的需求,研究才能更上层楼;何况新生代学者正不断出线,台湾为何要硬生生斩断?
“国史馆”排除大陆及港澳学者,政治斧凿即更清晰可见。色彩鲜明的吴密察上任后,随即于7月底公告《国史馆馆藏档案史料开放应用要点》,表面上宣称新办法是与《政府资讯公开法》对齐文字,事实上是刻意排除大陆及港澳人民阅读档案。“平等互惠”固说得好听,但试想,如何教大陆及港澳学者以“外国人”身份申请?
吴密察出身学界,仅当上两个月官员,即如此鸟肚鸡肠地想方设法阻止其他学者研究,岂不可议?曲解法律不说,还将“国史”档案视为自己辖下财产,刻意打压其他地区之学者,以迎合绿营主政的氛围。也难怪,此举遭外界解读为“置入行销两国论”的政治谋略。一个学术背景深厚的“国史馆长”,竟不顾学术开放自由的原则,反成了推动“两国论”的政治先锋,何其悲哀!
进一步看,纵要把大陆及港澳人民比照“外国人”看待,“国史馆”也显然曲解了“平等互惠”的真义。对于不涉主权争议的学术文化交流,一方先释出好意,进而带动对方跟进,这才是积极的平等互惠。相对的,以对方未同步施惠而突然设限,形同是相互毁灭的“互不惠”,又如何促进实质交流?
事实上,两岸学术交流这些年来密切且频繁,台湾学者赴大陆各档案馆阅览史料,罕闻遭到阻挡情事。以吴密察指称愿与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进行“机关与机关”档案交换阅览为例,不客气地说,这根本是欺骗局外人的话术。
多年来,台湾研究者经常利用北京一档馆、南京二档馆及上海、重庆、成都等市档案馆史料,进行史学研究;两岸在这方面虽未订定“平等互惠条约”,却一直根据彼此的善意默契而行实质互惠。蔡当局可知道,早在20多年前,台湾法制史学者黄源盛编纂的大理院(“最高法院”前身)民、刑事判例辑存部分资料,主要即来自南京二档馆镇馆之宝的大理院档案?
可悲的是,蔡当局上台后,两岸官方关系已形同冰冻;而“国史馆”却在学术领域再补一刀,禁止对岸学者阅览,将对立扩散到民间学术领域。这岂是明智之举?如今,却又虚意倡言要两岸官方平等互惠交换档案,简直是蔚为奇观。
我们认为,蔡当局绝不应该忽略两岸民间关系的经营,不能视一般大陆民众的友善如无物。以里约奥运为例,台湾有许多运动员曾在大陆接受训练;以学术研究来说,正因为“国史馆”拥有大量的国民政府档案,更有必要向有兴趣的陆港澳学者开放,让他们根据正确的史料作出客观的研究。
“国史馆”限制陆港澳学者阅览、“蒋经国基金会”奖助排除港澳学者,说明两岸关系的对立正从政治、经济扩散到学术交流。而学术、历史研究的开放与自由原则受到伤害,莫此为甚。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