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台湾当局林全新“内阁”的起手式

2016年03月17日 08:56: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工商时报》17日社论说,台湾地区领导人当选人蔡英文正式宣布由林全出任“行政院长”,蔡英文期许林全是“改革内阁”,要求林全将“经济复苏”与“社会改革”,列为首任施政的核心任务。蔡英文特别强调,林全与她有高度的互信,了解她的施政理念与方向,而且林全与未来的执政成员,将会是一个有执行力、有沟通能力的团队;面对台湾诸多应兴应革的挑战,蔡英文特别要求林全与他的团队们,能够在经济产业政策之外,同时完成大选中提出的诸多政治改革、社会安全改革计划。

  蔡英文给林全的任务,堪称史上最艰巨。台湾近年来累积了庞大的不满情绪,根本关键就在经济成长停滞、民众财富原地踏步、年轻人不再享有成长的期望,除了少数位在财富金字塔尖端的富有阶级,基层大众与社会青年,对于未来的忧虑与不满持续升高。这种疑虑与仿徨的情绪,在前年的“九合一”选举以及今年的台湾地区灵动人选举中,扳倒了执政的国民党,将蔡英文送进了“总统府”,也催生了台湾史上第一个同时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改革”的行政团队。

  政治人物心知肚明,改革喊得容易,做起来却非常困难,特别是在民众负面情绪高涨的大环境下,推出论述不足、不够细致的改革方案,往往就迅速结束一个“部长”甚至“院长”的政治生命。林全“内阁”要如何同时启动经济发展与社会改革这两个不同目标的任务,避免沦为陈水扁、马英九任内重覆发生的短命“内阁”,真是需要高度的智慧。

  大环境虽然恶劣,但是近两个月来台湾“行政院”看守“院长”张善政的表现,获得人民普遍肯定,张善政对于社会大众关心的事件,都能在第一时间表达出与人民站在一起的“同理心”,证明不论是“院长”或部会首长,在处理政务时如果能够从“同理心”出发,人民知道你与他的想法接近,才会愿意认同你的改革方案。

  我们必须认知,台湾现在所面临的大环境,乃是向下沉沦的紧缩趋势,而且是全球化的现象,蔡英文、林全以及即将上任的新“阁员”,就算再能干,也不可能在短期内逆势拉抬,施出甚么经济复苏的魔法。经济动能日益疲弱、进出口持续双位数衰退、全世界都陷入通货紧缩与负利率的泥淖中,各国政府不断祭出强力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政府财政支出,但是经济动能仍然毫无起色,林全“内阁”与其端出大而无当的经济复苏政策,不如以“同理心”来跟全民沟通,认知我们正面临着全球经济下沉的挑战,先知民所苦,争取人民的认同,再说服人民与当局一起找出度过寒冬的方法。

  要争取人民的同理心,其实存在非常多的论述空间。例如投资不足、外资不来、年金改革与长照产业财源,这四个困扰大家多年的议题,如果从“同理心”的角度出发,就会找到让人民耳目一新的动能。

  台湾当局多年来不断持续的宽松政策,对复苏刺激有限,关键就在陷入超额储蓄过剩,却“投资不足”的陷阱。背后主要原因,就是消费者与企业都在减债与去杠杆,降低因为资产负债表衰退所造成的紧缩效应。实际上,减少消费与投资,是人民心中的主流愿望,台当局如果再用传统的方式,降利率、发消费券、投资公共工程,其实都与人民的“同理心”相悖离,也肯定是事倍功半、再让人民失望的错误政策。

  虽然人民消费意愿不足,但是人口结构快速老化的社会,却对未来的老人照护产业具有强烈的需求。政府如果能够导引庞大的超额储蓄,以债券、固定收益投资等模式鼓励长照产业发展,甚至将年金改革与长照产业发展做结合,将社会充沛的中老年人人力、财力、智慧、专业,做全面的盘点,并且参考欧美先进国家的经验,打造未来30年符合台湾所需要的长照产业,相信将可以获得人民的肯定与掌声。

  在一个紧缩、下沉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人民最需要的是“希望”,任何的经济发展政策、社会改革方针,都必须能给人民希望才会产生效果。推动改革、落实转型正义,不能用砍除恶魔的心态来执行,而必须先让人民了解,改革之后能够创造出新的效益,能够让台湾社会展现新的风貌,能够让台湾继续向前迈进,成为更进步、更平衡、更安全、更富足的社会。摆脱老官僚的旧思维,从“同理心”出发来布局新政策,才是林全“内阁”争取全民认同最重要的起手式。

 

 

 

[责任编辑:李杰]

相关内容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