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台湾媒体报导,台湾地区领导人当选人蔡英文的经济政策之一就是成立所谓的类主权基金,其实说穿了,根本就是想拿“主权基金”这种时尚用语来包装而已。其实,这根本不是类主权基金,就是一般的投资基金而已,只是看规模多大以及台当局出资比例多少而已。这种基金,现在的台当局就已有“行政院国家发展基金”,其前身也就是曾经投资宇昌的开发基金。
台湾《中央日报》10日发表评论指出,2010年台当局制订“产业创新条例”,明定设置“国家发展基金”,基金来源除公共财政拨款外,其作业剩余得循预算程序拨充基金,至于用途,其中主要一项即是“配合产业发展策略,投资于产业创新、高科技发展、能资源再生、绿能产业、技术引进及其他增加产业效益或改善产业结构有关之重要事业或计划。”这不就是蔡英文所提的类主权基金吗,即使产业范围都可以包括在内!唯一的差别,就在于蔡英文的想法里想要引进境外的资金而已。
蔡英文的幕僚说类主权基金的功能是要补强“国发基金”功能,但问题是二者的功能几乎一致,而且都是动用公共财政,都是纳税人的钱,唯一差别,就只在于私人资金而已。由此可知,蔡英文的“类主权基金”,其实是想引进私人资金进来,这也是不得不然。
以目前有主权基金的国家来看,资金主要来源是来自于天然资源与外汇存底,而且都是由政府主导。然而以政府目前的财政情况来说,如果要全部动用国库,必然会排挤到其它的预算,即使举债,未来要负担利息,且投资风险难料,并不算是好的构想。因此,蔡英文及其幕僚才会想到引进私人资金,而且根据目前的发言,不仅引进的民间资金过半,还包括本土与外资资金,而且不排除由国际专业团队经营。此一构想,听似有理,实则为一悖论。
为什么要成立主权基金?有些国家和地区是为了让资金能够得到更有效率的应用,尤其是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但以台湾来说,主要的目的当然是配合产业政策。蔡英文选定五大产业也是基于同样的逻辑思维,然而,既是配合台当局产业政策,则不宜交给外部团队来经营。以外部团队来经营主权基金,尤其是国际团队,必然会有代理人的问题。台湾产业的发展,是长期的战略考量,但经营团队的考量则是短期的获利,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出发点。
然而,如果交由台当局来主导,例如“国家发展基金”,则无法引进私人资金,因为私人资金重视的是获利,不是产业战略。而且,再说得实际一点,民间根本不会信任当局的操作。由此可知,要引进私人资金,就必然会由私人经营,而由私人经营,又必然违背设立主权基金的原意。
更让我们忧心的是,所谓的民间资本,只是财团的掩饰而已。一旦财团参与其中,必然不会放手不管,势必会影响投资决策,到时候,基金反而成了财团的工具。
我们奉劝蔡英文,现在不必急着释放这类讯息,尤其是经济政策,还是多做深入研究探讨再发言,以免还未上台就让自己泄了底。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