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立法院”总召柯建铭最近首度表示,之前名为“台湾与中国缔约处理条例草案”的民进党版“协议监督条例草案”要回到“宪政体制”上,香港大公报今日发表评论指出,民进党如何处理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的名称与内容,被外界视为该党是否有诚意推动两岸交流的风向标之一。民进党此举虽然显示其目前的两岸政策有向中间靠拢的意味,但也再次暴露该党政策反复的投机本性。
文章摘编如下:
民进党“立法院”总召柯建铭最近首度表示,民进党版的“协议监督条例草案”要回到“宪政体制”上,这个法案的名称一定和过去不一样。这番话引起岛内政坛关注。民进党如何处理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的名称与内容,被外界视为该党是否有诚意推动两岸交流的风向标之一。民进党上月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其协议监督条例草案的名称是“台湾与中国缔约处理条例草案”,“两国论”的“台独”主张赫然纸上,如今民进党即将上台执政,则表示不会沿用草案旧名,意即不会推动“两国论”“立法”。这虽然显示民进党目前的两岸政策有向中间靠拢的意味,但也再次暴露该党政策反复的投机本性。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于2005年任内时对能否实现“法理台独”曾有一番“轰动言论”。他当时说:“我不能够骗自己,也不能够骗别人,我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在我的任期之内要把台湾的‘国号’改为‘台湾共和国’,我做不到。我也相信李登辉在他过去的十二年任期,他也没有做到,纵使今天‘总统’给他做,他也做不到。”李登辉做不到,陈水扁做不到,如今民进党即使再次上台执政,甚至首次夺得“立法院”第一大党的位置,也做不到。从该党放弃“台湾与中国缔约处理条例草案”的“台独”意味浓厚的名称便可见端倪。且不说国际社会普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独”毫无立足之地,在岛内台湾主流民意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支持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积极交流,即将执政的民进党又怎敢逆主流民意而行?
这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虽然国民党落败,但民进党也承认主要原因并非台湾主流民意对国民党两岸政策不满,言下之意,即民进党有意继续推动两岸交流。但“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却成为日后两岸交流的障碍。这其实是民进党作茧自缚。所谓“监督条例草案”是2014年3月“反服贸学运”的产物。当时一些反服贸人士以国民党当局与大陆协商服贸协议时未公开相关资讯、是“黑箱作业”为由,要求制订监督两岸协商过程及两岸协议的“法案”,实际上是要为两岸协商设下重重障碍。而这正合当时极力阻挠服贸生效的民进党胃口,因而获得民进党支持。民进党并把草案名称定为“台湾与中国缔约处理条例草案”。如今民进党换了位置,知道如果通过充满“台独”意味的草案,势必激怒大陆方面,如此一来,两岸交流势必中断,台湾加入区域经济融合问题也无法解决,这显然不利施政,所以不得不自打嘴巴,说要回到“宪政体制”。
换了位置,就换脑袋。民进党修改“台湾与中国缔约处理条例草案”的名称不过是开端,接下来该如何处理两岸服贸协议?是继续如在野时强力杯葛,还是转而支持?如果支持,那为什么这两年来无所不用其极地阻挠服贸协议生效?让台湾服务业错失了布局大陆的先机?民进党“昨非今是”,是要把台湾选民玩弄于股掌之间吗?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