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25日社论指出,“张夏会”选在金门,叙说一个和平的故事。它展示了一个历史对照:半世纪前弹如雨落的创痕与仇恨,注解两岸冰炭不容;而半世纪后两位两岸官员在此处纵论政策,笑泯恩仇。
这个和平不是凭空而生,它是由“九二共识”这根支柱所支撑。一个简单的语词,竟有此功效,因为它是根据真实的历史演进磨砺而来。两岸长期割裂的处境,是由一场残酷的内战而起;直至今日,金门仍以坦露地表的弹痕与工事,记载着那段战争历史。于此可见,一个有能力的政治论述,必须能够包纳、处理并跨越这段历史。
亦即,“九二共识”的两端,连接着不同的历史语汇,那一端是战争,这一头是和平。防止战争回潮的,正是“九二共识”这个接点。意图将这个历史的承轴抽走,就意味着再去溯寻战争、挑动仇恨、放弃和平,返回那个用碉堡与铁丝筑成的精神戒严。
“九二共识”是一整套的历史叙事,内战之后虽已长期停火的两岸关系,其实并未改变两岸俱在一个中国之内的本质,这个历史内核不能被某些人头壳里凭空编撰的“台独”想像所瓜代,更不能以含混其词的“维持现状”所模糊,一切企图否定、遮蔽这段历史的所有另行建造的论述,都无法获致“九二共识”所能获致的和平。
两岸在2月敲定“张王会”时,我们即推论,北京试图超越台湾内部政党轮替执政的干扰,开拓出一个两岸的“新常态”。这个“新常态”的真正思维,就着眼于“和平”,它意欲在台湾不同政党执政时,仍能维持足够的和平交往与互动,在北京可以管控的前提下,让和平得以延续下去。相反地,若是此一“新常态”无法建立,就意味着“准战争”或“战争边缘”将成为另一种常态。
这次“张夏会”证明北京的愿望依然未改,张志军藉着邀请夏立言访陆,推动两岸事务首长会见,而又对着夏立言谈出去年“张王会”时的谈话,重申“绝不能让两岸关系再遭折腾,更不能走回头路”。这意味,北京希望两岸官方对话能够持续不辍,和平不会横遭破坏。
然而,“新常态”毕竟只能表达一种主观意志,它必须透过民进党与“九二共识”完成历史性的接轨,才可能真正巩固。亦即,它不能凭空而存,仍然需要民进党最终拥抱与接纳“九二共识”。因此,“张夏会”选在蔡英文访美前一周举行,当然是希望对蔡英文作出政治召唤,让蔡英文再看一眼:“张夏会”岂不是一个美好的“和平现状”?若要继续保有这一美好的“和平现状”,蔡英文必须能够挣脱民进党的旧有窠臼,回应这个和平的号召。
蔡英文或许已走出一小步,她声称要“维持两岸现状”。但“维持现状”与“新常态”仍有巨大差距,也就是说,它跟“和平”仍有很大差距。不消多说,它就是缺少了“九二共识”这根支柱。但承认“九二共识”,蔡英文若是一时难以做到,或可以尝试从服膺“中华民国宪法”出发,并以宣示不追寻“独立”为底线,再逐步寻求向“九二共识”靠近。或者,亦可仿效柯文哲说法:“尊重两岸既有的政治基础”。
蔡英文若不健忘,这些步骤,都非难事。2000年忽焉上台的陈水扁,已一一做到,他不仅宣示了“四不一没有”,甚至在接见外宾时,一度表达可以接受“九二共识”。缺少国际视野的陈水扁,尚且能做到这一点,蔡英文难道还比不上陈水扁的识时务?或者,蔡英文被太阳花学运那些浮夸、躁动的“仇中”主张所诱惑或引导,因而不能看清“九二共识”所能承托的和平盛景?
“张夏会”是“九二共识”扩张性与延展性的高度展示,“九二共识”不仅不是让人掉入陷阱,反而是让两岸官员以礼相待,实事求是。相反地,“仇中”的“台独”异梦却必然呼唤仇恨和战争,蔡英文赴美前应有所深思。她的“总统梦”,会不会又溃败于最后一哩,在于她的抉择。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