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9日发表评论说,蔡英文在无人挑战的情况下出线成为民进党“总统”候选人,有民进党内大老对此表示忧心,认为失去初选的竞争,无法鞭策蔡英文提出更具吸引力的政见。这项忧虑,在蓝军候选人持续难产的情况下,似乎变得更为明显。观察蔡英文近期提出的政治主张,与其以往的主张相比,在各个面向均有转趋退缩与保守的倾向。
举几个最近的例子。一、在“修宪”方面:蔡英文先前主张“内阁制”更具权责相符之精神,最近她改口称“内阁制没有空间”,并回避讨论“阁揆同意权”。她去年当选民进党主席时提议采联立制并增加“国会”席次,让小党有生存空间,如今却不了了之。二、两岸政策方面:去年民进党已着手研拟比较务实的“中国政策”,却被太阳花学运打乱;现在蔡英文自认胜券在握,似拟把问题拖到选后。三、对亚投行的立场:在台当局观望之际,蔡英文呼吁要争取“最大的参与空间”;在马当局递出申请书后,她又扬言将比照“服贸”全力杯葛。
撇开个别议题的是非不论,我们看到蔡英文最近一连串的表现,似乎是一路从“积极”转为“消极”,从力主“改革”退向“保持现状”,从“力图作为”变成“不想作为”。其中,还包括了她自己的反复其言、立场前后矛盾,这才是更令人担忧的事。人们会乐意看到,一个尚未登上大位的潜力股“总统”,这么早就失去改革雄心与自我期许吗?
这样的心态变化,原因不难想象。以去年底前的政治情势,蔡英文要率领民进党重回执政,毋宁是有相当难度的;也因此,她必须不断提出各种改革性、理想性的诉求,吸引不同选民的支持。然而,绿军藉太阳花之助在“九合一”大胜,给了蔡英文十足的信心,让她觉得“总统大位”已经唾手可得;在这种情况下,她只想保持现有的优势,目的只求顺利登上权力宝座。蔡英文似已有一种“准执政党”的心态,最后一哩的各项考量皆以“打安全牌”为主,只要排除选举障碍及日后执政干扰即可。她在“修宪”上转趋保守,极力防止对“总统”权力增加限制,这和她先前以在野立场吁求改革的态度已截然不同。
民进党大老担心,由于缺乏初选竞争的鞭策,使蔡英文无法在各方面锤炼出更好的政策主张,这对民进党并非好事。事实上,从台湾的立场看,一位可能成为领袖尚未上任即已变得保守,不断从其原本的理想上退却、撤守,却还振振有词,这难道不是台湾人民该忧虑的事?何况,这些立场的变化或退缩,并不是基于价值的选择或对问题有意识的反省,也不是出于长期的治理理念,而只是出于眼前的选战策略考量;其间反映出来的态度摇摆与功利取向,只能说是政客行径,令人失望。
最吊诡的一点是,每次选举,岛内朝野政党无不使出全力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以期扩大蓝绿基本盘;而这一次,在笼统的“第三势力”之概括与膨胀下,“中间选民”竟好像完全被两边抛弃。尤其民进党,摆出一副“第三势力已投靠绿军,谁还在乎中间选民”的姿态,丝毫无意在政策上或理念上号召中间选民的认同;也因此,人们迄今未闻绿营提出任何有意义的社会议题或进步号召。试问,如此保守的选战策略,真的符合“民主”与“进步”价值吗?台湾中间选民的意向,真的能被所谓“第三势力”简单蒙混吗?
政治人物追求胜选,这是他们的天性;但对选民而言,政治若被化约到只剩下投票,那么民主就不可能有太多实质的内涵。就像台湾的“立法院”,煞有介事的议会殿堂,向来是瘫痪的时间比运作的时候多;如果明年政党轮替,民众能期待这种失能的状态会有任何改变吗?遗憾的是,朝野提出来的“修宪”版本,无一触及这个问题的要害;蔡英文一心想着“总统”大位,对此漠不关心。政权在政党之间换手交替,而民众则只能轮流承担着他们的无能和失职。
失去斗志的马当局,未来一年可能做不了什么有意义的事,只能在自艾自怜中虚度时日。在另一端,一心以为鸿鹄将至的蔡英文,此刻已开始降低目标、退却立场,等着政权从天上掉下来。试想,这样下去,未来的时光会是人们可以期待台湾提升的日子吗?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