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四点必要性

2014年12月12日 09:24: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2014年12月13日,中国将在南京隆重举行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台湾《旺报》今日刊载江苏省档案馆研究馆员徐立刚的文章,谈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四点必要性。

  全文内容如下:

  2014年12月13日,中国将在南京隆重举行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有人认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对日本右翼的有力回击,是对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的有力回击。这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确切,也不全面,在此着重谈谈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性。

  一、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性,首先在于我们必须以人为本,珍重和敬畏生命,维护最基本人权。南京大屠杀中有30万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死难,中国人民的生命遭到极大的伤害。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性还在于我们必须铭记被侵略、被杀戮的历史,以史为鉴。南京大屠杀是二战中三大惨案之一,是近代中国被侵略历史的重要内容,不可淡忘。

  为深切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乃至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被杀戮的死难者而举行国家公祭,具有恒久的价值,不以当时的国民党政权已被更替、今后国际关系冷暖而改变。国家公祭之所以是国际惯例,主要原因也在于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这两点,这具有普世价值,顺应人类普世伦理要求。

  二、死难者是日本侵华战争中侵华日军的杀戮造成,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必然揭露侵华日军暴行,反对侵略战争,促进人类文明,维护世界和平。国家被侵略是由于国力弱、主权受损害,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必然反思民族悲剧的成因,思考对策,激励国人爱国发奋,自强不息。

  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否认暴行,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就是反击日本右翼,维护死难者的名誉权,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新秩序。

  南京大屠杀30万死难者乃至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主要是平民百姓,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宪法精神,尊重民众,将民众的情感诉求和意志予以集中、充分体现,慰藉死难者遗属和幸存者。

  三、国家公祭具有制度化形式,富于氛围感染力。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于展示国家形象很有意义。这昭示了中国对人权的尊重,对历史的认知达到高度和趋向成熟。这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唤起民众与国家患难与共的情感,有利于世人学习和传承历史,有利于警示和教育世人尤其是年轻人,有利于与国际社会进行沟通。

  四、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出于心灵对生命、对历史的深切呼唤。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绝不是做作,不是权宜之计,不是舍本逐末。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不必担心今后国家公祭会受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日本政客菅义伟居然对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动机表示怀疑,我们要以实际行动驳斥其言论。(作者为江苏省档案馆研究馆员)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