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进党决定放弃提名党员参选年底台北市长,转而支持柯文哲,而且不要求柯文哲加入民进党。香港《大公报》17日发表评论指出,民进党真正筹划的是更为长远的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与其让胜算甚微的党内参选人出战,还不如让柯文哲放手一博。
评论摘编如下:
民进党上周举行台北市长选举整合民调,由党内民调最高者、“立委”姚文智对垒台大医生柯文哲,结果由柯文哲胜出。昨天民进党中央与柯文哲达成协议:民进党放弃提名党员参选年底台北市长,转而支持柯文哲,而且不要求柯文哲加入民进党。如此看来,今年岛内“九合一”地方公职选举中最受关注的台北市长选举,已确定由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之子连胜文与无党籍的柯文哲一较高下了。连胜文出身政治世家,柯文哲号称“政治素人”,这样落差极大的选举对决,在岛内政坛可谓“史无前例”,让本已炽热的台北市长选举更添看头。
从昨天民进党与柯文哲达成的共识来看,与其说是双方“协调”,倒不如说是民进党“让步”。自去年下半年柯文哲宣布角逐台北市长以来,民进党中央就不断与之协商选举事宜,但双方貌合神离,始终未能谈出结果。其中的“症结”就在于柯文哲是否应加入民进党:柯文哲对入党一事是百般不愿,因为若加入绿营,无异于回到过去蓝绿对决的模式,而在政治板块蓝大于绿的台北市,披绿袍等于“未上战场,先输了一半”;民进党内一些人则认为,柯文哲不入党,却想利用民进党资源,将来即便是赢了,外界也不认为是民进党的功劳,如此既没“面子”、又没“里子”的交易,民进党绝不能屈从。正因为民进党和柯文柯方面僵持不下,所以最后达成默契,民调高者代表泛绿阵营出战。岛内多个民调显示,柯文哲的支持度不仅高于民进党一众参选人,更与连胜文不相上下,柯文哲上周击败姚文智,可谓意料之中事。只是民进党中央不再强求柯文哲入党,姿态之软倒是让外界颇感意外。
在历届台北市长选举中,多是国民党人获胜,至于1994年首届台北市长选举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当选,主要是因为新党的赵少康和国民党的黄大洲“鹬蚌相争”、分散了泛蓝的选票,而让陈水扁“渔翁得利”。可见,民进党人在台北市长选举中的胜算并不高,前两届选举民进党先后派出“天王级人马”谢长廷、苏贞昌出战,但皆落败收场。这一届“非蓝非绿”的柯文哲“异军突起”,支持度竟与蓝营政治明星连胜文叮当马头,确是绿营的一颗好棋子。而民进党真正筹划的是更为长远的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与其让胜算甚微的党内参选人出战,还不如让柯文哲放手一博,倘若他真的从蓝营手中夺得台北市这个大票仓,无疑可重挫国民党声望,为民进党进军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营造声势。所以,民进党才愿意“卑躬屈膝”地放弃提名自己人、转而支持党外人。
然而,柯文哲在身份上虽不从属任何政党,但其政治立场偏绿则是众所周知,加之民进党在背后撑腰,已俨然“民进党台北市长参选人”。这样一名打着“中立”旗帜、却是“绿骨”的候选人是否能获得中间选民的青睐,不无疑问。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