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绿营有“放炮大王”之称的张景森说:“蔡英文在社会支持下参选2016台湾地区领导人已成定局,苏贞昌若“再费心机”,只会伤害党、伤害自己、伤害蔡英文。”此言可谓惊天一炮。台湾《联合报》19日发表社论指出,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若不转型,若仍不接受“九二共识”,仍像操弄ECFA一样操弄“服贸协议”,则去比较苏或蔡何人在2016较具胜算,是没有意义的。
社论摘编如下:
苏贞昌抬捧着柯建铭,正为“打马挺王”闹得不亦乐乎。日前,绿营有“放炮大王”之称的张景森,放了惊天一炮。他说:蔡英文在社会支持下参选2016台湾地区领导人已成定局,苏贞昌若“再费心机”,只会伤害党、伤害自己、伤害蔡英文。
张景森说:民进党之所以有“两个太阳”,无法团结,关键就在苏贞昌想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他主张:只要苏贞昌放弃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即有竞选连任党主席的正当性,再以党主席身份竞选台北市长,并辅选蔡英文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不过,有人质疑张景森的说法谓:两个太阳若要变成一个,为何是苏贞昌退,而不是蔡英文?
张景森为蔡英文打的如意算盘,有一个盲点。固然,“两个太阳”造成了民进党今日的困境,但即使苏贞昌“放弃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也未必能顺利胜选,即使胜选亦未必能平顺执政。因为,民进党的“阿基里斯腱”是在两岸政策不能彻底转型;而若不转型,不论谁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皆未必能胜选,纵使胜选即亦必将引爆台湾的政经浩劫。倘系如此,为何不是蔡英文退?
也就是说,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若不转型,若仍不接受“九二共识”,仍像操弄ECFA一样操弄“服贸协议”,则去比较苏或蔡何人在2016较具胜算,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那样的话,台湾在苏或在蔡手里其实没有差别。
去年5月苏贞昌当选党主席时,本报即指出,苏贞昌出任党主席而志在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将使民进党的转型工程出现重大困难。果然,苏出任后的政治操作显示:一、他不是以全球及两岸的角度来看两岸政策,甚至不是以台湾的全局角度来看两岸政策,而是以自身在民进党内部斗争的利害因素来进行两岸议题的操作;二、在民进党内部斗争上,他又以抵制、对抗蔡英文的角度来操作两岸议题;于是,一方面拉拢“独派”,另一方面也阻断了谢长廷等人在党内试图转型的企图。这正是民进党今日的困境。
其实,就全球、两岸及台湾全局的角度来看,如果苏贞昌能领导民进党转型,谁能说他没有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正当性?相对而言,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如果仍然只是在“公民社会”、“和而不同”绕圈子,她又用什么号召去投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我们的看法是:如果苏及蔡二人仍然要相互掐住对方的脖子,不能在两岸政策转型上有所突破,则去争议谁较有资格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不过是民进党内部权力斗争的题材,但对台湾前途而言却是没有意义的。
“台独”已变成民进党内部自相残杀的题材,苏蔡互掐脖子就是此一场景的焦点。我不让你转型,你不让我转型,如此而已。试问:“台独”在全球战略观点上还有什么出路?在两岸关系上还有什么出路?甚至在整合台湾内部的认同上还有什么出路?以上答案皆否。于是,“台独”如今最大的功效就是用于民进党内自相残杀,用于苏蔡互掐脖子。
因此,片面要求苏贞昌“退选”,并不是办法,对苏亦不公平。毕竟,苏若“退选”,而蔡英文仍不能带领民进党转型,又有何意义?何不令蔡退选,即可留给苏带领转型的空间。
所以,要解决民进党的困境,两岸政策的转型应当摆在第一,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人选则可摆在第二。也就是说,先转型,再经党内公正程序择定苏蔡谁出线;而不是苏蔡互掐脖子争逐出线,却造成转型不成的僵局困境。
去年9月11日,本报社论《门是从里面锁死的:吁苏蔡谢共赴民进党转型工程》指出:“所以,无论苏蔡如何不喜欢对方,二人仍应同心协力带动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转型工程;而切切不应以转型工程来相互牵制。因为,转型若成功,对二人之竞选2016台湾地区领导人必有利,亦对倘若当选后之执政也有利;倘若不此之图,二人相互观望,甚至希望对方能陷溺于转型的泥淖中,如此终必导致转型成为泡影,这对两人的竞选之路不利,尤对倘若当选后执政大不利,甚至必会演成为台湾的政经大灾祸。”
谆谆此言,拳拳此意。民进党内不要再挑拨苏蔡互掐脖子的斗争,而应促成在苏蔡合作下引导两岸政策的转型,然后在党内公正程序及民众参与下,择定2016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这才是对苏蔡二人都公平的办法,也才是民进党的唯一活路。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