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维新基金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协办的“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创新研讨会”昨日在香港圆满落幕。此次研讨会谢长廷的发言表态以及达成的三项共识收到外界关注。香港中评社今日发表社评文章指出,三项共识具有指标性意义,同时谢长廷的表态,为未来的两岸关系描绘出一个新样貌。
社评摘编如下:
台湾维新基金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协办的“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创新研讨会”昨日在香港圆满落幕。谢长廷向大陆学者强调,“我们没有相同的过去,但是我们应该有共同未来的命运可以创造。”这是属抽象的表述,但谢一改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态度的谈话,更是这场研讨会最实质、最具标志性的地方。
谢长廷过去这两天在研讨会上用字遣词莫不精心推敲,他在闭幕谈话以大陆领导人习近平今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呼吁亚洲和世界各国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破题,再来谈“创造共同记忆变成命运共同体”,堪称经典。这段话是习近平面向国际的致词,谢的援引用意在回避返台后因“一中框架”被戴红帽的风险,创造诠释空间。由此可见其心思细密之处。
总的说,这两天研讨议程虽时而蹦出火花,却无碍交流气氛,尤其是会议的三项共识更有下列几项重要的指标性意义。
第一,共识的第一点提到,双方都认同“两岸共源同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到两岸主流民意的支持。”此一论述在民进党内仍有高度分歧,至少“独派”不会认同。这次与会的9位跨派系绿委与亲绿学者共同背书,代表民进党内的主流民意,这将对有意问鼎2016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与前主席蔡英文莫大压力。
第二,共识的第二点提到“两岸交流应让广大人民受益,任何协议应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符合人民需求,特别要重视基层民众的利益与合理关切,以利于维持两岸关系长期稳定发展。”这也与民进党中央过去几乎将所有两岸协议“妖魔化”的态度大相径庭。谢长廷以及与会绿营菁英表达不是“逢两岸协议必反”,后续将对蓝绿角力中的两岸服贸协议产生变化。
第三,共识的第三点提到“迄今两岸两会已签订19项协议。目前两岸协商已进入深水区,彼此差异并未解决。两岸应面对历史、正视现实、尊重民意与增进人民福祉,推进政策创新,促进两岸共同繁荣发展。”上述这段话看起来是谢长廷方面立场的宣示,也就是他行前一再强调的要来“突显差异”;但双方同意把“促进两岸共同繁荣发展”纳入共识,对于首次共同发表共识性文字的红绿双方可谓难能可贵的。
尤其谢长廷在闭幕式上谈到两岸服贸协议,感性地提到“这次座谈最大的收获是听到服贸协议的谈判过程,双方共进行60场工作会议,大陆对台湾让利比WTO更优惠30%,这些过程我们都不知,本来应该要放鞭炮才对;但为何台湾反弹那么大,可能是资讯不足、利益被谁拿走或故意误导,问题出在交流偏听偏颇,这样的结果对谈判人员会很挫折。”谢的说法反应出,他在听取大陆方面充分说明后,对服贸易议态度已从反对转为支持。
其实,谢长廷对服贸协议态度的转变并不让人意外。民进党曾执政8年,游锡堃、苏贞昌、谢长廷都曾任“行政院长”,蔡英文也担任过“行政副院长”,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就是在陈水扁任内完成,绿菁英岂会不懂开放市场对台湾的重要性,尤其是急着招商引资的绿营县市长。绿营逢中必反的关键在于,大陆沟通的对象是国民党当局。谢的说法意指,如果红绿有平台,启动沟通,民进党不见得会再逢两岸协议必反。
简单的说,蓝绿是竞逐政权的对手,在重大的两岸政策上,蓝绿要沟通很难,即使有理对方也不会买帐,但透过大陆沟通,只要政策或协议确实对民众有利,即可能像谢长廷一般理性地理解。
谢长廷的表态,为未来的两岸关系描绘出一个新样貌。未来“蓝绿最近的距离会不会是经过大陆”?
谢长廷结束广东深圳参访,7月2日就要返台,现在所有人都在看苏贞昌领导的民进党中央、蔡英文以及绿实力派精英如何回应?杂音多是铁定的,但素有“智多星”之称的谢不可能做没把握的事。他此行至少做到了,直接与共产党对话,这是民进党天王里的第一人。民进党长期被质疑缺乏处理两岸议题能力,谢做到了,苏蔡如果一棒子打下去,打伤了谢,也打断了红绿交流之路,他们不会这么莽撞。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