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两岸关系克难前行 势头良好

2012年06月28日 08:11: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香港《大公报》今日针对岛内出现所谓的“两岸关系趋冷”言论发表评论。评论指出,两岸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的步伐并没有停滞,而是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两岸关系越往前走、越往高走,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就会越多。这将考验两岸各界的智慧和耐性,倘若动辄就心灰意冷、患得患失,或散播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谣言,则不利两岸关系前行。

  评论摘编如下:

  对于岛内近日出现所谓的“两岸关系趋冷”言论,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昨天予以严正反驳。她表示,目前两岸关系继续保持着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各界的大交流、大合作都在持续正常进行。

  事实上,自马英九于今年1月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成功连任以来的半年里,两岸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的步伐并没有停滞,而是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今年3月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率团赴京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会面。双方并就“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形成了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进一步巩固和增进了两岸的政治互信。此外,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也将于下月举行。两岸除了保持高层会晤和党际交流外,基层民众的交流规模也较往年盛大。这个月中旬第四届海峡论坛期间,逾万名台湾乡亲跨海赴会、共襄盛举。

  在陆客、陆资、陆生的问题上,两岸也取得良好进展。今年4月大陆开放赴台个人游的城市试点共达13个,这个月又决定增加赴台游的组团社。至于大陆方面颇为关注的陆资入岛,台当局今年3月第三度解除相关的限制规定,进一步增加陆资投资项目。中国银行台北分行昨天正式挂牌,成为首家可在岛内开展业务的陆资银行,标示着两岸金融合作又“更上一层楼”。台湾“教育部”也给予了陆生更多的便利,包括简化验证和体检程序等。

  可见,今年上半年的两岸交流活动如过去4年一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广泛。不过,“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岛内关于“两岸关系趋冷”的谣言,恐怕是因为两岸投资保障协议的签署日期迟迟未能落实,所以有人认为,两岸过去4年就签署了16项协议,如今连一个协议都搞不定,觉得两岸之间的热络程度和紧密联系不如马英九第一任期。其实,两岸关系的冷与热、进与退,并不能只看协议的数量和表面的热闹,还要看两岸的交流和合作是否惠及更多的两岸同胞。显然,今年上半年两岸在推动陆客、陆资、陆生方面一系列的松绑动作,受惠的行业与人士不在少数。 

  由于两岸的法规不同,且涉及各自的利益,往往给协商带来不少分歧和难题。过去4年签署的16项协议如此,最近正在商谈的投保协议亦如此,若说有不同,可能由于协议的性质不同和涉及的范围不同,有的协议出现的困难少,协商的时间就短;有的问题比较多,协商的时间就较长。但当出现重大分歧时,并不意味着两岸关系变冷,相反,双方凭着理性、诚恳的态度共同解决难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双方建立互信的契机。而难题获得解决,则意味着两岸关系又向前迈了一步。

  两会协商遵循“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原则,可以预见,两岸关系越往前走、越往高走,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就会越多。这将考验两岸各界的智慧和耐性,倘若动辄就心灰意冷、患得患失,或散播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谣言,则不利两岸关系前行。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