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谢长廷在民进党主席的改选中表现的极为活跃。《海峡导报》21日刊载评论指出,谢长廷再度披挂上阵,带领“反苏联盟”与来势汹汹的苏贞昌抗衡,不过,苏谢之间过于强烈的私人恩怨,却隐隐把“反苏”的矛头引入歧途。
评论摘编如下:
在此次民进党主席的改选中,“反苏联盟”的旗手并非与苏贞昌同台竞争的其他4位候选人,而是被称为“影武者”的谢长廷。不过,苏谢之间过于强烈的私人恩怨,却隐隐把“反苏”的矛头引入歧途。
一段时间以来,谢长廷在民进党主席的改选中都表现得极为活跃,有人认为他是“未登记的候选人”,有人把他定位为“公道伯”,更有人把他当成反苏联盟的“影武者”。
“未登记的候选人”和“影武者”这两个角色很符合谢长廷,但要把他定位为“公道伯”,则显得太过牵强。
苏谢之间的个人恩怨在党内、党外早就不是什么秘密。2007年民进党内台湾地区领导人初选,苏谢杀得刀刀见骨,后来谢虽迫于扁的压力,不得不选苏为搭档,但伤痕已经无法弥合;2011年民进党内台湾地区领导人初选,谢公然助蔡打苏,导致苏在民调中以些微差距饮恨落败,旧怨之外又添新仇。
如今,谢长廷再度披挂上阵,带领“反苏联盟”与来势汹汹的苏贞昌抗衡,虽然此役胜算不大,但如果苏不能赢得漂亮,即便夺下党主席宝座,也可能未上任先跛脚。
不过,由谢领军打苏也有很大的弊端,因为苏谢之间的私人恩怨,冲淡了“反苏”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反倒凸显为恶意的政治操作。
前几日,谢长廷与媒体餐叙时,谈及2008年选举前小中风的事情,暗指党内有人刻意放话,媒体追问细节,谢又语带玄机地说不方便讲,“因为有人在选党主席”,影射的意味相当浓厚。
2008年选举的那一段往事,在今天看来,可以说完全就是苏谢的个人恩怨,不涉及路线之争,也没有更多可发掘的内幕价值,谢长廷此时故作神秘地旧事重提,实在让人看不出他的政治格局与高度,手段的奸猾与毒辣倒是可见一斑。
谢长廷要想真正对苏形成压力,最起码应该装出表面上的超然中立,这样才能扮演“公道伯”的角色,如果深陷个人的恩怨漩涡,不仅将消耗掉残存的政治信誉,也将置“反苏联盟”的大军于进退维谷之窘境。(王炜)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