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宇昌案,压垮蔡英文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1年12月15日 08:35:00  来源:中国网
字号:    
  在国民党的穷追猛打下,宇昌投资案日前在台湾政坛持续延烧。宇昌案的真实情况,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清楚。而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们大致可以了解一些宇昌案的情况。

  据媒体报道,2007年2月,当时的民进党“政府”为了推动生技产业发展,决定透过“国发基金”拨款成立TaiMed Group(后中文名称定为台懋生技,后改名为宇昌生技),以寻求与美国公司Genentech合作研产艾滋病新药。时任“行政院副院长”的蔡英文参与了该案的决策工作,但5月即随“内阁”总辞而卸任。2007年8月31日,蔡英文两度发函要求“国发基金”向宇昌公司拨款,当天“行政院”属下的“经建会”就以极机密专签方式核可;2007年9月3日“国发基金”拨款新台币4000万元(新台币 下同),两天后,蔡英文接任宇昌公司董事长。而蔡家也入股宇昌公司,2008年政党轮替后才将持股全数出售,获利约1000万元。

  宇昌投资案遭人质疑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投资案内容普通,看不出为何设“极机密”,难道有不可告人之处?何美玥当初上签的身份是“政务委员”兼任“经建会主委”,不是“国发基金”召集人,但何美玥却签署“国发基金”相关投资文件,不符合惯例;宇昌投资案跳脱一般正常程序,并没有事先成立公司、递交项目计划书、交付审查;蔡英文知道“国发基金”要投资台懋(宇昌),之后又出任宇昌董事长,“2月的蔡英文‘副院长’批给8月的蔡英文宇昌募集人”;蔡英文在卸任后以何种身份要求“经建会”拨款?为何要拉蔡家投资?蔡家的公司当时是否为空壳公司?蔡家有否从中获取暴利?

  据媒体披露,“宇昌生技案”是社会上早就有所议论的一桩旧案,早在蔡英文四年前卸任“行政院副院长”、转任“宇昌生技”公司董事长时,就有媒体质疑其违反“旋转门条款”,并暗示其批拨资金“挪火为自己煮食”。只是在当时并未引发普遍注意。国民党选在此时穷追猛打,难免也遭人质疑是为了选举。而且,国民党团队在细节问题上被民进党抓住把柄(“经建会主委”刘忆如看错公文日期),案件的焦点已经被从“蔡英文有没有违法”转换成了“刘忆如是否应该下台”。民进党的这种“乾坤大挪移”实在令人感叹。而且,民进党已开始全面反击,宇昌案接下来会烧到哪里,恐怕很难预料。毕竟,这桩投资案虽然可能确有瑕疵(主要当事人蔡英文、苏贞昌的回避躲闪耐人寻味),本身却似乎并没什么不妥(任何“政府”都会进行一定的投资),何况马英九当局也在给宇昌注资,如果不能抓到实实在在的把柄,恐怕接下来很难再占多大便宜。有评论说,国民党现在是在学习当年民进党的打法,而民众的厌烦情绪似乎也确实在上升,应该引起马团队警觉。
 
  国民党内部仍有信息沟通、配合不畅问题

  检视宇昌案延烧过程,可以发现,国民党内部仍有信息沟通不畅、配合失调的问题。宇昌案由国民党“立委”邱毅最先抛出,国民党“立法院”党团迅速跟进、炒热了气氛,行政部门则相对谨慎,但是显然也是“乐观其成”、从旁协助了的;后来形势不对(刘忆如因文件日期误植遭绿营攻击,焦点被转移),吴敦义等也更直接地插入进来。从宇昌案操作过程可以看出,这一次国民党内部的配合程度明显提升;但是,仍有很大改善空间。马英九身兼“总统”、国民党党主席与国民党推举的候选人三重身份,马的竞选团队原本就应该跟当局有关部门、国民党党团密切沟通、相互配合,一定程度上取得当局和党团支持更是理所当然的;邱毅拿到宇昌案资料,完全可以先提交国民党内部、竞选团队,内部先进行评估,该解密的解密、该调查的调查,“成立调阅小组详查”,理清头绪,找出最佳的打击着力点(比如是程序瑕疵还是图利),挑一个最合适的时机(比如选前一周而不是一个半月)抛出来,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而不是像现在搞成“歹戏拖棚”,反而成了不清不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公案”一桩,坐实了民进党的“栽赃陷害”说。

  宇昌案真能成为击败蔡英文的“封喉一剑”?目前形势好像不是那么乐观。宇昌案令蔡英文选情受重挫是实,但能否成为压垮蔡的最后一根稻草恐怕很难讲,毕竟现在离投票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还有修补、改善、反击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如果不能找出其真正违法之处,仅凭“程序瑕疵”如何打垮蔡英文?

  如果宇昌案没有发挥最大作用、成为真正的“封喉一剑”,马竞选团队执行总干事、掌选战兵符的金溥聪应负主要责任。而作为国民党党主席兼参选人的马英九,则起码应该拍拍邱毅的肩膀,跟他道一声:辛苦了,谢谢!(许玉燕)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内容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