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学者:“九二共识”是顺乎民意的共识

2011年10月09日 08:55: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日前,蔡英文及其所属的民进党将攻击矛头对准“九二共识”产生的所谓民主程序问题。华广网8日刊载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硕士生王猛的文章指出,“九二共识”本身就是两岸尤其台湾主流民意的产物。这种明显忽略历史、歪曲历史的攻击是徒劳的,这种攻击本身就违背了岛内的主流民意、违背了两岸民众与国际社会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期许。

  文章摘编如下: 

  日前,蔡英文及其所属的民进党将攻击矛头对准“九二共识”产生的所谓民主程序问题,指称“九二共识”没有台湾民意“背书”。蔡英文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找到攻击“九二共识”的“支撑点”,以民意为幌子来作为其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挡箭牌;另一方面,民进党也想借批判“九二共识”没有经过“民主程序检验”来凸显其“台湾共识”的“优越性”。

  然而,仔细分析一下近20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就可以知道,“九二共识”本身就是两岸尤其台湾主流民意的产物。

  首先,“九二共识”产生并成为两岸对话的基础,是时代潮流和民意驱动的结果。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活动越来越密切。但在当时两岸隔绝对峙40多年的情况下,两岸之间既没有一个共同的权威组织来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流所衍生的问题,彼此也没有管理两岸交流合作的制度与规范,甚至没有处理突发性、衍生性问题的专业协商机构。为了因应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需求,两岸相继成立了处理双方关系的官方机构和官方授权机构,包括台湾的大陆事务主管部门、海基会和大陆的国台办、海协会等,使双方的协商会谈有了机构依托。当时两岸尚未结束政治对立,两岸如何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寻找共同的对话基础成为双方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民间的、事务性的问题具有急迫性,两岸遂采取搁置争议的方法处理对话基础问题,并最终达成了各自口头表述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搁置了对“一个中国”涵义的分歧。有了“九二共识”这一对话基础,两岸海协会与海基会之间的制度性协商随即开启,两岸关系明显和缓且各领域交流合作快速升温。由此可见,“九二共识”就是为处理两岸民间性、事务性问题而达成的共识,它的诞生就是两岸顺乎两岸民众求发展、谋合作主流民意的结果,而且得到两岸民众甚至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这样的共识怎么会因为没有经过所谓“民主程序”检验而违背民意?

  其次,“九二共识”成为当下两岸协商合作基础,是在两岸民众尤其台湾民众“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主流民意的推动下实现的。随着李登辉主政后期不断制造“分裂”言行,破坏两岸关系发展基础,两岸制度性协商被迫停止。到了民进党陈水扁主政时,不仅在“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采取否认、拒绝的态度,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大搞“去中国化”运动,变本加厉地推行“台独”活动。陈水扁当局“正名”、“制宪”、“终统”等一系列“台独”冒进行为妄图以挑衅大陆而在岛内谋取政治利益,不仅造成两岸关系长期的紧张对峙,而且在岛内造成政党恶斗、朝野对立、族群撕裂、经济停滞乃至社会失序的局面,最终使民进党因为大失民心而在2008年遭到惨败。国民党上台后,顺应岛内民众“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民意诉求,在两岸关系上采取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措施,接受“九二共识”并在此基础上与大陆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3年多来,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达成15项协议并相继实现全面三通、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以及大陆游客赴台个人游等,大大便利了两岸民间的交流合作,两岸和平发展的“红利”也惠及岛内多数民众。经过十多年的紧张对抗,两岸关系再次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实现和平稳定发展,这本身就是两岸尤其台湾民众期盼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主流民意的体现,而两岸关系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又进一步巩固了这种民意,为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不断注入了新的动力。

  民进党想要收割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取得的成果,但限于其“台独”意识形态又不能承认“九二共识”,于是便采取各种方式来攻击、抹黑“九二共识”。蔡英文在试探多日后终于把攻击矛头定位在所谓“民主程序”和民意上,但这种明显忽略历史、歪曲历史的攻击是徒劳的,因为这种攻击本身就已经违背了岛内的主流民意、违背了两岸民众与国际社会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期许。(王猛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硕士生)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

相关内容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