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台媒:蔡英文教育政纲逻辑何在?

2011年08月23日 09:56: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蔡英文公布教育政纲,除主张加速推动“12年教育”,8年内高中职要全面社区化。台湾《联合报》今日发表社论指出,她采取的却是“平均主义”策略,要走“在地化”、“公立化”路线。当局要鼓励的是大学创造自己的长处和特色,而不是设定各种限制,让它们更难自由行动,如此,台湾地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恐将矮人一截。这样的政纲,已不止是空心不空心,而是逻辑怪诞,思维畸形。

  社论摘编如下:

  蔡英文公布教育政纲,除主张加速推动“12年教育”,8年内高中职要全面社区化;她也主张增加公立大学学生比率到半数以上,并要求公立大学提供一定名额及优惠给在地学生。在蔡英文眼中,大学教育似乎也必须朝“社区化”发展。  

  不久前,蔡英文才“走访英国”,提醒台湾民众她是名校伦敦大学政经学院毕业的博士,无非在强调自己具有出众的国际观。孰料,回头面对台湾地区高等教育问题,她采取的却是“平均主义”策略,要走“在地化”、“公立化”路线,谈的是保障名额及优惠待遇,而不是竞争力。她的双重标准,委实令人讶异,也令人担心。  

  令人讶异的是,她在岛内外菁英大学受益良多,应知人才的打造是一件复杂万端的“百年树人”工程;为何自己谈论起台湾的高教,竟用如此简单的眼光来衡量,以为增加公立院校招生就是改革。令人担心的则是,台湾近年高教因大量供过于求,品质正逐渐降低;若再用莫名所以的理念迫使其走向“社区化”、“排外化”,台湾地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恐将更矮人一截。  

  其所以端出这样的教育政纲,或许是受到民进党“本土化”眼光的局限,一切都要朝末端拉扯,而走向以“平均主义”牵制或取代“菁英主义”的极端思维。事实上,把台湾的高等教育视为“菁英主义”,根本是莫须有的罪名;要用“平均主义”来强行改造教育体系的结构,更可能导致其本质精神的瓦解。试想,高中职要“社区化”或无妨,但要把明星学校既有的光荣都一起推平,那就显然是幼稚的平均主义。大学更是如此,当局要鼓励的是大学创造自己的长处和特色,而不是设定各种限制,让它们更难自由行动。  

  过去半世纪,农家子弟有的登上政治顶峰,多少企业家白手起家打出天下,表示我们的教育体系是一个有效的“社会流动”管道,让努力的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出身。不仅如此,到异乡上大学,也是台湾年轻人体验独立生活的重要起步。不同乡镇、不同出身、不同科别的人在宿舍里彼此交流、适应、学习及分享,是人生重要且美好的经验。依照蔡英文的政纲,若大学都要保留名额给在地生,年轻人可以继续在家乡窝4年,那么,异地生活、同侪交流等人生际遇要从何而来?台大的名额,需要保留给大安区的子弟吗?那还谈什么平衡城乡差距?  

  以蔡英文为例,她的父亲早年离开故乡屏东潮州到台北打天下,所以在台北生长的蔡英文得以一路顺利读进台大、康奈尔、伦敦大学,以至于今要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这就是社会流动的功能。蔡英文还记得自己是潮州人,但她会希望父亲当年不要离开老家,或自己也只能在屏东上大学吗?从这个角度看,她在中山女中向她的高中学妹声称自己“从没上过明星学校”,不仅太过矫情,也分明是言不由衷。她自己享受了向上流动的美好机遇,但她构想的教育政纲却是要减缓及消除这样的流动机会,也太矛盾了。  

  民进党“执政”时推出“5年500亿(新台币)”计划,要打造世界一流的顶尖大学,虽严重扭曲了资源的利用,却至少还知道地区竞争力的重要。但在蔡英文的教育政纲里,看到的却只有社区化、平均化、免试化的简单思维,包括要在8年内速成的“12年教育”都无法陈述具体步骤和财源,只怕是把教育大计当成社会福利来办了。  

  这样的政纲,已不止是空心不空心,而是逻辑怪诞,思维畸形。不禁要问:奇怪,蔡英文为何会这样想?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

相关内容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