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中国时报》6日发表社论说,自从有了“泛蓝”、“泛绿”名词后,台湾政坛颜色立刻趋归两端,既少了彩色,更少了是非。蓝绿两色成为遇事评人的主要标准,媒体亦习焉不察,最后连媒体都避免不了被贴上颜色标签;更遗憾的是,在蓝绿选边的政治气氛下,连广大的岛内中间选民都发现,中间的空气竟然变得如此稀薄。
社论说,不必怀疑,“泛蓝”与“泛绿”已经成为台湾政坛的专有名词,维基百科有专章介绍,如果维基百科的数据无误,泛蓝一词始自二○○○年第一次政党轮替后,由已离世的新党创党元老高新武创造,谢启大宣传,泛称国民党及自国民党分裂出来的新党和亲民党;相应于泛蓝的产生,前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结合若干国民党本土派和“独”派自创台联党,并与民进党合流后,民进党与台联党很自然地就成为泛绿,二○○六年陈水扁为巩固执政,甚至运作倡议组成“泛绿联盟”。
但是,不论泛蓝或泛绿,都没有具体组成政治结盟,遑论政治组织,换言之,这只是两个“泛词”,泛指政治立场或支持对象倾向于蓝或绿。很遗憾,多数人指涉别人是泛蓝绿的时候,不会承认自己是泛蓝或泛绿,遑论听取或接受他人说自己不是泛蓝或泛绿。结果是:台湾从此失去了聆听的能力,因为民众再也听不见别人的声音,只听到自己喃喃自语说,“他是泛蓝(或泛绿)。”从此声音形成不了意见,飘荡在空中,没有一个着陆之地,民意就此众声喧哗,有气而无力,改变不了决策,形成不了文化。
社论说,当心中只有蓝绿,我们的是非标准不只是降低而是模糊了。即使网民大声疾呼:谁给我粉红色?我要彩色的世界!都改变不了蓝绿分明的恶劣气候,这是台湾政治的最大危机。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