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25日发表透视集文章说,今天是台湾光复65周年的日子,因为没有放假,也因为多年来各界对这个节日并没有太多庆祝日或者纪念的活动,渐渐使得很多人淡忘了这个攸关台湾命运和前途的日子;绿营的政治人物当然更是刻意的漠视与忽视。
文章指出,民进党以党主席蔡英文为首,在五都选战中以“新”(New)、“改变”(Change)作为号召。新和改变意味着“不同于以往”,但是否表示更好,则有待进一步观察;不过,早已有过执政经验的民进党有没有资格和权利提出“新”和“改变”这样的选举诉求,恐怕更是“见仁见智”。
蔡英文担任过台当局的“行政副院长”;苏贞昌做过“行政院长”和台北县长;苏嘉全做过“农委会主委”、“内政部长”和屏东县长;赖清德做过“国大代表”、四连任“立委”,陈菊更是现任高雄市长──拿出民进党五都候选人的资历拿看一看,到底新在何处?如果这些人当时无论是在地方、在“中央”;在行政机构、在立法机关,都没有什么意愿也没有显示有什么能力可以带来“改变”,凭什么让人民相信,如果他们担任五都首长的工作,就可以创造出的新气象呢?台湾人民不是没有给过民进党机会,但是他们做出了什么成绩呢?民进党的五都候选人到底新不新、有没有本事带来改变,难道台湾人民不能判断吗。
文章说,五都选举是台湾的“地方选举”,是政策之战,不是口号之战,政党与候选人应该把力气放在对人民提出实际要做些什么、要怎么做这样的事情上,而不是在一些意识形态或者抽象层面上耍花枪,如今民进党之所以提出像“新”与“改变”这类的选举诉求,只是因为实在提不出具体的政见、没有明确的愿景,只好说些空话来搪塞选民。
文章最后说,民进党以所谓的“新”与“改变”参与五都大选,却对在历史上带给台湾“新”与“改变”的光复节视而不见,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怪事;他们的态度当然令人无法认同。事实上,正因为有了10月25日这个重要的日子,才让后来的台湾的各项民主选举有了可能,不是吗?这一天,实在值得台湾人更多的关注。对于从根本上就否定台湾社会集体记忆的政党与候选人,人民为什么要给予支持呢?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