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中时:只知对抗的政治环境下 民众怎不失落

2007年10月09日 10:30:00  来源:
字号:    

  

  台湾《中国时报》今天发表的社论指出,今年是解严廿周年,就民主而言,这本该是个里程碑,但正如同本报昨日刊登的“遭唾弃的政治”专题,民众对“行政”、“立法”乃至朝野政党所呈现的都是高度的不信任,台湾未来要如何走下去,年轻的台湾似乎正在失去可参考的座标。 

  世界银行二○○七年的全球治理报告,除了言论自由外,无论是政治稳定、行政效率、法律规章、贪污管制,台湾全部比十年前退步。本报所作的民调,民众对朝野的不信任度,都远高于信任程度。 

  就以最简单的政治公平性及政治中立而言,台湾仍然不合格。例如海基会中秋台商联谊会,就只邀民进党“总统”参选人到场,但这不过是一个表征,因为陈水扁屡次公开发言时,就以“不爱台”、“与对岸勾结”这样的语言来指控在野党,将在野党视为台湾的敌人。 

  社论认为,如果最简单的公平性都做不到,更遑论尊重抽象的独立机关,这十年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独立机关,却开始迈向党派化,陈水扁可以无视“中选会”必须超然中立的立场,竟然公开宣布,各项“公投”与选举搭配的时间。 

  政治机关间的制衡,是现代民主运作的核心,但是,我们的执政党只知对抗,不论“正名”还是“入联”,都刻意忽视“国会”多数的意见。面对这样的政治环境,人民的失落感正是来自于无从选择,也找不到出路。 

  当然,并不是每一项指标,台湾都是退步的,但在进步中,却出现了反挫的力量,这一年来,“司法”体系逐渐建立独立性,吴淑珍及吕秀莲被起诉,在台湾都是史无前例的,但是政治力道的反扑也是空前绝后,为了阻却“司法”,绿营抹红检察官、陈水扁打“宪法”官司、祭出“国家机密特权”;新生的“司法”力量,面对的是扑天盖地的政治压力。 

  就像通俗史学家房龙所说,“恐惧让人们不宽容”,在一个对立的环境中,要建立普及的民主文化已是事倍功半,更令人惊心的是,若当权者利用人们的恐惧,在内部区分同志与敌人,任何民主的监督势力将屈服于民粹的暴力。 

  

[责任编辑:张弛]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