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政治

扁当局“金融改革”不过是为了扩张金融版图

2007年01月18日 10:17:00  来源:
字号: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版今体发表社评说,扁当局才是今日金融问题的根源,这句话可能说得重了一点,因为主事者像王又曾这样的人也有责任,不过,在责任的分摊上,我们认为当局的责任还是最重。像王又曾这样的人,如果不是当局纵容,又怎么可能掏空资产于前,逍遥法外于后。

 

     社评说,台湾的金融机构可分为三类,一是公营机构,二是半公半私机构,三是私营机构。公营机构是当局拥有绝对多数股权,员工属于公务员的银行,像台湾银行、合作金库;半公半私的机构是当局拥有相对多数股份,仍有高度影响力的银行,像华南银行;最后则是私营机构,像新光金控、国泰金控等等。台湾的金融活动几乎都是透过这些金融机构在进行,对社会与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力,不论是过去的十信、中兴,或者是今日的中华银行,都可见其一斑。金融机构的资产绝大部份是存款人的存款,风险最终是由存款人承担,如果没有当局介入,必然会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局是管理金融机构的必要,可是当局一旦未尽职责,管理不当,反而成了问题金融机构的共犯。

 

     今天的当局,对前述三种金融机构都有很大的权力,甚至于可说是生杀大权。对于公营行库,当局有人事权,对于半公半私的金融机构,人事权与金融检察权都可以运用,对于私营机构,则有金融检察权以及政策的特许权。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合库的前董事长陈冲,任内作为有口皆碑,但仍因政治不正确被换下来。如果银行的董事长与总经理要讲政治正确,请问他们如何维持专业的判断。以私营金融机构为例,在中华开发的经营权之争上,各方都积极走官邸路线,争取支持。由此不仅可见官邸的重要性,也可见当局对于金融机构的影响力。此外,“金管会”如果紧盯一家银行,这家银行想要有好的表现,或争取新的业务,恐怕就要面临很大的困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私营机构如果对执政当局示好,即使有问题,也可以一拖再拖,甚至于得到协助,中华商银行即是。

 

     社评指出,说到这里,问题已点出来了。当局的角色应该是金融机构的监督者与管理者,但在民进党的操作下,当局的角色已转变为资源的动员者。换句话说,当局这几年来推动金融改革,事实上不是要强化与改善台湾金融机构的管理以及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力,而是要扩张民进党的金融版图。就以“金管会”来说,这是一个在金检一元化理念下新设立的金检机构,但民进党所任命者,已有多位涉及贪渎下台。

 

     当民进党当局混淆自己角色之时,金融机构的问题焉有解决之日!公布呆帐账户根本无济于事,因为还会不断出现新的呆帐大户;今天就算抓到了王又曾,但第二个、第三个王又曾呢?现在苏贞昌的作为,看起来好像要伸张公权力一样,但实际上连治标都谈不上,只是针对个案而已,根本无助于当前金融问题的解决。外行人看热闹,苏贞昌自己外行不要紧,可不要把所有人都当成门外汉了。

 

(驿雨冰)

[责任编辑:system]

相关内容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