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两岸农业论坛的东风,祖国大陆向台湾一口气采购两千吨香蕉,相较之下,台湾“行政院”官员大作姿态,而采购量与价钱却相形见绌,颇有作秀之嫌,难怪岛内媒体对其“政府”表示不满了。
昨日台湾《联合晚报》发表社论说,苏贞昌带头,“行政”官员排排坐吃香蕉,为滞销的台湾香蕉打销路。苏贞昌点名各“部”会要努力订购香蕉,各“部”会在几天之内就订了几万斤的香蕉。温暖、感人吗?我们倒认为是“官大学问大”的马屁文化!
想一想,这画面大家不都很熟悉吗!每次一发生水果滞销,公职人员不都拿这一套剧目表演吗?从芒果、橙子到香蕉,都曾经因为生产过剩而价格惨跌。尤其是香蕉,像这样的滞销都不知道已经发生过几次了,可是,相同的事件一再发生,官员的因应剧目完全相同。
不就是“产销失调”造成的吗?为什么农政单位无法事先预判、事先防止?非要等到价格惨跌,才要靠公职人员、靠学校、军队和监狱,抢救香蕉价格呢?被这样质问,农政单位必然两手一摊说,去年价格好,蕉农今年要抢种,那也没办法。如果经过这么多次的滞销教训,农政单位还没有用科学方法管理产销,不能发展出防止农民抢种的有效倡导,那要“政府”部门干什么?
文章指出,说到产销失调,就连台湾行政单位下单抢救蕉价,恐怕都是另一种“产销失调”呢!怎么说?行政各机关通过农委会农粮署订购香蕉,但农粮署却调不到货,而农民则说,完全没感受到“政府”机关采购的效益,香蕉照样卖不出去。农民还质问,为何不直接向农民采购?这恐怕就说到问题重点了,连“政府”机关的采购都卡在产销通道上,就可想象产销制度问题有多大问题了!更何况,“政府”机关采购那几万公斤的香蕉,又是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采购,对蕉价到底有多少帮助?再说,现在靠着新闻热度,各机关学校还会配合采购香蕉,到了下个月呢?
社论最后说,前“总统”李登辉也说了,要解决产销制度问题,不能靠官员排排坐吃香蕉。销往大陆的香蕉是以每斤十元到十二元的价格。这是今年的水果滞销剧目中,唯一不同的场景。长此以往,台湾的农民心头对公职人员的能力自有判断了。(李杰)
[责任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