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文化社会

文化切割 蔡当局意在政治“台独”?

2016年11月25日 09:12: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中华日报》25日社论说:继蔡英文动员人海战术抢攻中华文化总会,让人产生蔡当局意在文化“台独”疑窦后,民进党“立委”刘世芳一番“空竹统战说”,再度使蔡当局及民进党趋向文化“台独”潜台词若隐若现。文化,是人类长久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成果,自有其脉络可追寻。蔡当局和民进党的言语和行为,往往遮掩不住其有意切割两岸文化脐带之企图,令人担忧此乃走向政治“台独”之讯号。

  自由派学者殷海光从两个层面探讨何谓文化,其一为现象层面,即人类知识之总和;其二为精神层面,乃道德实践之价值活动。具体而言,文化泛指社会每一成员所能获得之思想、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行为规范等等。文化并非横空出世之产物,而是社会变迁过程中保留旧元素、增添新元素,逐步积累而成,绝非政治力所能强制定义。

  以刘世芳所说的扯铃(抖空竹)而言,能七步成诗的曹植曾作《空竹赋》,而空竹即为扯铃之古称。明朝万历年间,刘侗和于奕正合撰之《帝京景物略》记载一首歌谣:“杨柳儿枯,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其中的“空钟”指的亦为扯铃,而陀螺和毽子也是许许多多台湾民众从小玩到大的童年玩具,而这些都是不折不扣的中华文化。

  有文化“台独”论者称,所谓“中华文化”是孙中山先生创建出“中华民族”之概念,自此之后才有“中华文化”,而当时并不包括台湾,因为当时台湾尚属“日治”。然而,此一说法不但失之褊狭,更是漠视历史发展轨迹。《尚书?武成》有称:“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据信此为“华夏”并称之首;而对四夷,“华夏”亦称“中华”。随着历史的嬗递,华夏又海纳诸族,始成今日之中华。

  无可讳言,尽管台湾曾遭“日据”,但并不能因此切断两岸的文化脐带。小自扯铃、毽子、陀螺等儿童玩具,或是“日据”时期许多台湾小童至私塾学习“汉学”,乃至至今新市区仍有社内汉学班,在在都是台湾民众与中华文化的连结。再者,妈祖、开漳圣王、三山国王、保生大帝等台湾民间信仰,也都源自于中国大陆。

  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证明台湾与中华文化的深厚渊源,那么,“姓氏”更是除原住民之外的台湾民众与来自于大陆的祖先之间的血脉传承,否则,陈水扁何须多次表明有意前往福建寻根?吕秀莲又何须于1990年亲往漳州祭祖?质言之,台湾民众每天吃的、喝的、看的、拜的、玩的、学的、说的,甚至骂的,无不是中华文化的遗绪,任何政治力所都无法斩断台湾民众与中华文化之纽带。

  令人忧心的是,民进党首度执政时即在“去中国化”的思维下推动文化“台独”,例如前“教育部长”杜正胜提出“同心圆史观”,他称要藉此“摆脱大中国意识的笼罩,努力建立台湾的主体意识”,而所谓“台湾主体性”却是主张“台独”者之惯用语汇。由此观之,文化“台独”竟然是政治“台独”的铺垫,而蔡当局及民进党时而流露文化“台独”之意向,岂不令人忧心?

  蔡当局掌权半年来两岸关系已急速冷冻,倘若蔡当局入主中华文化总会之后,再推动文化“台独”或“文化去中”,则两岸更将难有宁日!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