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笼罩在“地沟油”的阴霾之中。香港《大公报》今日发表评论指出,台湾“地沟油事件”震惊两岸,不仅因为“地沟油”损害人体健康,更因为岛内“黑心食品”层出不穷。通过这次“地沟油事件”,台湾方面应全面深刻检讨食品监督机制,提高相关人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意识,重建消费者对台湾食品的信心。
评论摘编如下:
昨天是中秋佳节,岛内各家各户必准备各种传统应节食物,一家团聚,共赏明月。然而,今年的中秋节,台湾笼罩在“地沟油”的阴霾中:批发商忙着回收有问题的食用油;超市忙着把问题食品下架;消费者忙着把受污染的食品退回给商家。原本想趁中秋节掀起“购物潮”、大赚一笔的厂商,如今却陷入“退货潮”、损失惨重。由于肇祸者台湾强冠公司是知名油商、销路甚广,而受波及的食物加工商的食物也销往两岸三地,台湾方面应及时将查获情况通报大陆和香港,以免更多消费者“中招”。
台湾“地沟油事件”震惊两岸,不仅因为“地沟油”损害人体健康,更因为岛内“黑心食品”层出不穷。2011年受“塑化剂事件”污染的食品种类高一千多种,各式饮料、果酱几乎全部“沦陷”,重创“台湾制造”的金漆招牌。去年底岛内知名油商大统长基公司被查出7年前就开始以劣质棉籽油混入高价橄榄油中,还用香精、工业用料“叶绿铜素”生产橄榄油、花生油、葵花油等食用油,殊料不到一年,再有油商被查出不法之举,而“地沟油”对台湾食品声誉的打击不亚于“塑化剂”。由此可见,岛内食品监督机制的螺丝钉松懈了,尤其在这次“地沟油事件”中明显暴露出管理机制的弊端。
自2010年起屏东县政府就曾接获5次关于郭姓业者回收废油制造猪油的检举,但相关部门却找不到证据,仅以“违反废弃物清理法污染水沟”、“违规使用农地”开罚,郭姓业者的“地沟油基地”完好无损、正常运作,直至上月检察机关才搜集到足够的事证,揭开了“地沟油事件”的肮脏内幕。虽然按岛内法规,回收废油并不违法,但对于业者回收废油的用途,相关部门则应严加追查其流向。屏东卫生局人员辩称“已前往稽查了5次”,但无所获。这样的说法显然无法让消费者接受。业者从事不法活动,必会隐藏罪证,政府人员大张旗鼓地来检查,当然会扑空。据说,屏东民众因看到县府无作为,只好在今年4月向刑事局南部打击犯罪中心求助,最终破案。
此外,台湾“食品药物管理署长”叶明功虽然批评业者“罪无可恕”,但称问题油品“没想像中那么伤身”,还说含有“地沟油”的食用油中“地沟油”的比例只佔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的油是安全的。作为岛内食品监督机制最高负责人竟如此为业者“开脱”,让人诧异。由此也反映了岛内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轻忽态度,以致不法业者抱有侥倖心理。
通过这次“地沟油事件”,台湾方面应全面深刻检讨食品监督机制,提高相关人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意识,重建消费者对台湾食品的信心。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