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文化社会

台湾风靡“小确幸” 幸也不幸?

2014年04月24日 09:07: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坐火车到平溪的十分老街,花费150元新台币买一盏天灯放飞,成为不少台湾民众“微小但确实的幸福”。

  至少在白珮昀和她的同事们看来,这已足够幸福一阵子。供职于新北市某公司的白珮昀说,她没有大把时间、也拿不出大把金钱,趁周末边旅游边祈福就是一种“小确幸”。

  当下风靡全岛的“小确幸”,追其源头算是舶来品。它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由大陆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意为虽然很小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小确幸”是这样一些东西:想买的东西正好在打折、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正在思念的人、摸摸口袋,发现居然有钱……

  在台湾“天灯之城”平溪,民众各式“小确幸”心态一览无余,放天灯本身是,所祈求的亦是。如,“我不要兼职”、“个个月有钱剩”等。

  同样景象,也可以在台北春季旅展、台湾“四合一展”上看到,普通参观者会为了一支笔、一张打折卡或免费体验券大排长龙,也有人为排在队伍最前面欢呼雀跃“好幸福”。

  “小确幸”已融入民众的生活点滴。周末,台北街头的一些小餐馆会关门谢客,晚上9点后很难找到不打烊的。店老板的解释坦诚而直白,我们需要休息。

  某发廊设计师谢维晨深有同感,每天工作10个小时的她“睁开眼就是上班,下班太累只想睡觉”。她说,唯一纾解方式就是吃顿大餐、买件新衣服、养个宠物狗,自我创造小幸福。

  岛内也有卖场迎合当下,推出带“小确幸”标签的商品;有餐厅主打“小确幸”家常菜;旅行社则为游客规划出“小确幸”之旅。甚至企业在员工福利方面,也走起“小确幸”路线。

  “小确幸”走红,幸也不幸?围绕此也引发岛内不同声音。

  有学者试图从经济角度分析,称它是台湾经济低迷的产物;心理专家认为,都市人工作压力大,生活需要小惊喜。还有人表示,这与电影、文学作品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

  乐享“小确幸”者,并非只想如此。在平溪放飞天灯,三五成群的女孩会祈福“大家嫁个有钱人”;普通民众也梦想“统一发票也能中特别奖”。而在台湾“四轮”、“二轮”四合一展览上,业界思索如何开拓大陆市场,主办方则希望包括大陆在内的买主多多采购。

  谢维晨说,等待有资本和机会的时候,希望能去大陆开一家发廊。曾去过北京的她说,只有去过大陆,才知道日月潭有多小。

  计程车司机周再发说,每天有饭吃有工作,没有什么太大的负担。但他同时抱怨开放不够、陆客少,“如果有大钱赚,谁愿意‘小确幸’?”(记者 李志全 陈立宇)

[责任编辑:张洁]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