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奖颁奖礼刚刚风光登场、热闹结束,却偏偏有“绿委”和绿媒表示,台湾电影人在金马奖里头,得的奖项太少了,办这种奖是浪费钱,要求停办金马奖。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26日刊载透视集表示,这种论调出现在台湾、出现在绿营,一方面让人感到羞愧。对任何一个奖项来说,悠长的历史和权威是最重要的、也是无可取代的特质,金马奖经历特殊的时空环境,有华语电影最完整的纪录,这是任何一个后起的影展都做不到的事,“绿委”及绿媒竟然要停办?这不等于是台湾自动放弃在华人影视圈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吗?真是何其短视、愚昧!
全文摘编如下:
对任何一个奖项来说,悠长的历史和权威是最重要的、也是无可取代的特质。
金马奖颁奖礼刚刚风光登场、热闹结束。这届金马奖被誉为“十全十美”,因为男、女主角和男、女配角的入围者,20个人,全都出席了;再加上颁奖者、表演者有许多大咖艺人,集合了两岸三地的电影人,星光熠熠,引人目光。偏偏有“绿委”和绿媒表示,台湾电影人在金马奖里头,得的奖项太少了,办这种奖是浪费钱,要求停办金马奖,应该办一个“只有台湾人能够参赛的影展”,意思是说,这样就不会有别人来分走奖项啦。
这种论调出现在台湾、出现在绿营,一方面让人感到羞愧,另一方面,其实也不让人意外。绿营人物其器小哉,向来就这点格局、这点出息,排外是他们的专长,“锁台”是他们的兴趣,自然对“金马奖竟然颁奖给大陆”,感到忍无可忍,必欲除之而后快。
创立于1962年的金马奖已经举办了49年(中间因故停办了几届),是华人地区第一个电影奖项,历史最悠久、也最有影响力。其后有1981年大陆的“金鸡奖”(后与“百花奖”合并)、1982年成立的“香港金像奖”,合称为华人世界的三大电影奖。但不可讳言,金马奖资历最深。
1996年,金马奖扩大面向为华语电影奖,全球华人电影,包括大陆,都可参与竞赛;为保障本土电影,1997年增设“评审团大奖”和“评审团特别奖”,以鼓励台湾本土的电影工作者;2003年,放宽华语的认定标准,华语的定义即现代标准汉语及中华各地的方言,例如闽南语、客家语、粤语、四川话或上海话等;2010年,再放宽华人电影参赛资格,影片工作人员中只要导演为华人,且其他主创人员中五位以上为华人,即使主要语言不是华语也可以参与竞赛,例如包含中、英、法语的《脸》在第47届入围并获得最佳造型奖和美术设计奖;第48届最佳新导演何蔚廷的得奖作品《台北星期天》是以菲律宾话为主。
随着两岸电影工业的起伏、消涨,这几届金马奖的重要奖项常由大陆工作者获得,台湾电影得奖的成绩并不理想,尤其今年大奖中,只有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人导演这两座奖项留在台湾,让绿营心生不平,认为台湾花那么多经费办金马奖,结果都是“外人”得奖,干脆停办金马奖,另创一个只有台湾片可以竞赛的奖项。
台湾要不要再办“本土”一个电影奖,可以讨论,但停办金马奖则万万不可。事实上,1998年起,已经有一个“台北电影展”针对台湾“本土创作”电影,十多年来,也早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对任何一个奖项来说,悠长的历史和权威是最重要的、也是无可取代的特质,金马奖经历特殊的时空环境,有华语电影最完整的纪录,这是任何一个后起的影展都做不到的事,“绿委”及绿媒竟然要停办?这不等于是台湾自动放弃在华人影视圈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吗?真是何其短视、愚昧!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