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组成的电玩竞赛队伍,在电玩世界大赛获得冠军,吸引了媒体的焦点。媒体、民意代表希望当局能重视电玩竞赛,不但要用培训运动选手的方式来训练电玩竞赛选手。台湾《立报》今日发表社论指出,众人用“重视电玩是多元价值”为自己的错乱找寻合理化的出路,浑然不知,这种说法是彻底的向资本主义屈服。我们既是操作玩偶的人,也是被资本主义操弄的玩偶。
社论摘编如下:
台湾青年组成的电玩竞赛队伍,在电玩世界大赛获得冠军,吸引了媒体的焦点。尽管是顶着世界冠军的光环,但是,一时之间,大家对于刻板印象中“不务正业”的电玩,要跟“台湾之光”结合在一起,还是颇不习惯。
媒体、民意代表要求教育主管单位要正视电玩选手的培训,还希望当局能重视电玩竞赛,不但要用培训运动选手的方式来训练电玩竞赛选手,甚至还希望当局能照顾电玩选手的就业前途,俨然是一桩大事。众人用“重视电玩是多元价值”为自己的错乱找寻合理化的出路,浑然不知,这种说法是彻底的向资本主义屈服。
电玩游戏只是一个休闲娱乐而已,只因为商人在其中发现商机,砸下巨款举办全球性大赛拉抬游戏的声势,于是连带捧红了竞赛的参加者,以及夺冠的队伍。电玩游戏并不复杂,基本上是在传统偶戏操作的概念上,加入电脑、网络的元素,玩家透过电脑,把这个传统的操作手法加以翻新。从老牌的格斗技电玩“快打旋风”,到这次竞赛的“英雄联盟”,都是偶戏概念的各种更新版。电玩游戏的玩家,是透过摇杆、键盘滑鼠进行操偶;谋略型的电玩,则是在单人操偶的基础上再多加了玩家之间的合纵连横。
这样的游戏很平民,长期以来被视为玩物丧志、不务正业的休闲,全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商业界对此没有任何想法。近10年来,电玩游戏从谷底翻身成为当红炸子鸡,甚至变成明星,也全是因为商业运作找到营利的动机。
电玩游戏在整体社会中的评价,可以说是败也资本主义、成也资本主义。少了资本主义“加持”的电玩游戏,只是一种休闲活动。即使是目前官方、业者谈得最多的“有意将电玩视为运动”,也显得牵强。电玩游戏实在很难跟我们印象中的运动并列,性质上倒是比较像是桥牌之类的斗智游戏。不过,比赛终究只是比赛,只有当资本主义介入后,开始用金钱筑起望之弥高、难以攀登的“大雅之堂”后,才有了“职业运动”跟业余的划分。
这种情形,可以对比、参照的是各类球赛,以及赛车等运动。在资本家还没有想到要用赛事来赚钱的点子之前,这类竞赛几乎没有什么“职业参赛者”,大家全都是“业余人士”。只有当资本主义开始用明星化的手法介入球赛的行销活动,才让专业化、明星化的球员成为培训的焦点。
电玩也是如此。电玩比赛是电玩游戏业者,为了行销、宣传的目的而搭起的舞台,在高额奖金的衬托下,舞台上的参赛者被称为“职业选手”,形象立刻拉升了不止一个等级。但是,除去电玩舞台、奖杯、高额奖金之外,电玩就只是一种休闲活动,是那种几个人兴起就能揪团互尬的休闲活动,玩的时候随性,也没有公关、经纪人随伺在侧。
我们对于电玩的评价,明显被厂商所营造的气氛拖着走。当电玩不受资本主义重视时,我们完全不重视这项活动。至于目前的台湾,则是基于对“台湾之光”的执迷,让电玩选手一夕爆红,整个情形就像是1960年代晚期的红叶少棒选手翻版。
但是,众人不察,以资本主义,还有商人的谋略马首是瞻,才会将电玩游戏高高捧起,甚至视为相关领域的楷模。我们以为电玩游戏受到重视,是因为我们摆脱“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识,以为这是多元价值的展现,却完全忘了,这一切都是资本主义所带来的。也只有当资本主义不再青睐电玩产业,我们才会从中醒悟:我们既是操作玩偶的人,也是被资本主义操弄的玩偶。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