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19日刊载台湾华梵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吕健吉的文章呼吁:教会年轻人理性分手,是爱情的必修学分。
全文摘编如下:
近日台北医学大学公布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岛内大学生分手的主因,8成没感觉和个性不合,并且有6成是理性下协议分手。针对此一研究报告,个人比较在意的那些非理性分手的情侣,最后到底是如何的去处置分手的问题。在3月14日白色情人节的前夕,我们看到一位高一女生为情自杀的悲剧,而从2月14日情人节至今,己发生多起因分手所引发的情杀事件。
情为何物?真的有必要生死相许吗?从爱情的生理和心理而言,一个恋情的持续时平均大约2至3年;而结婚的对象是初恋的情人更是不到千分之一;至于离婚率更是节节上升。爱为何物?从本质而言,自然有其罗曼蒂克之美,寻求当下唯一的真爱,但就现实经验言,爱情却是变化莫测,难以捉摸,更无法以任何的方式去确保唯一的真爱。
爱是需要学习,爱的过程绝对比爱的结果重要,在我们惯常以考试的成果来论英雄时,有多少人真的能够去好好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在课业是如此,在爱情更是如此。
几乎百分百的初恋是以分手为结果,而这样的初恋大部分是情窦初开的青少年所必经的过程,所以这是一个很好学习分手的经验,可以做为未来谈情说爱更好的基础。然而,在课业压力下,这些情愫都被压抑,无法适时的舒解,在碰到爱情问题时更不知如何去面对与处理。要一个高中生单独面对分手问题,是难上加难。在无人可以跟她一起抒解那种被否定的分手情绪时,当然她会选择完全自我放弃的放下。
失恋之痛,我相信每个人都曾经验过,那种心痛的感觉,难以言之,是一种被他人否定自我存在的虚无与落寞;此时若无人适时予以支持,让他得重新站起,再度的从肯定自我开始,她当然会选择完全自我否定的方式来面对。这样的无助,实令人不舍与悲痛!
一段感情结束还会再来,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没有多少人可以很适然接受分手,更难以独自一人走出失恋的悲痛,所以一定要有人从旁协助,给予关怀与肯定。但,在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资优生时,她要向谁诉说呢?
所以,不要再以课业的理由,去压抑原本就该谈情说爱的初中、高中生去接触爱情,更不要去否定他们的情爱关系。在爱情的过程中会让我们的孩子面对很多问题,但也因为这些问题的发生,让他们学习到解决爱情问题的能力。
好好的教孩子如何谈情说爱吧,个人常想,如在升学考试中加上了爱情基测或爱情学测,这是否能够避免更多的爱情悲剧呢?生命教育跟爱情教育是不相干的两回事,好好的正视我们在教育体制内的爱情教育,并允许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生命的爱情经验。爱情绝对要从实际经验的学习,方可修成正果,也在多次的分分离离中知道爱情的真谛。(吕健吉 台湾华梵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