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   文化社会

愿海峡两岸彼此接纳

2011年08月31日 09:00: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前不久在北京,隆重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山·黄埔·两岸情”座谈会,我以93岁高龄,受邀以黄埔16期生暨陆军官校第12任校长身份,从台北来京参加,感到非常高兴。

  记得首届“中山·黄埔·两岸情”座谈会,去年5月在台北举办,两岸暨海外黄埔师生及二三代子女(包括黄埔1期生侯镜如之子侯伯文、浦成钢之子浦江,黄埔2期生胡靖安之女胡葆琳,刘杰之子萧松林,黄埔6期生刘放吾之子刘伟民,黄埔7期生王剑秋之子王晓玉,黄埔18期生王兹华之女王波如等)近300余人踊跃参加,鼎力支持,场面热烈。两岸还有很多幕后英雄,他们的日夜辛劳,使这一开创性的大会十分成功,在台海两岸乃至海外引起较大反响,对黄埔传统精神与士气,产生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我诚恳期望,这项活动能受到两岸领导人及相关单位重视,予以指导支持,每年轮流在两岸及海外适当地点举办,使黄埔精神永续传承,中华黄埔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回溯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先生创立黄埔军校,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军界影响至大。国民党军队干部固多黄埔出身,不少共产党军队将校亦为早期黄埔师生。只因当时两党理念不同,兄弟阋墙逾半世纪,迄今仍有某些人士耿耿于怀,难释仇恨心态。

  早年蒋经国先生曾说:“时代在变、潮流在变、环境也在变”,中国大陆自邓小平先生领导改革开放,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两岸差异(包含思想理念)日益接近,理应以“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胸怀,彼此接纳。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为了现在和过去纠缠不清,很可能就失去未来。”美国作家克里夫兰也曾说:“赶紧和你的过去和解,别让它搞砸了你的当下。”今天,我们生活在两岸的华夏儿女,必须抛弃以往的恩怨情仇,团结一心,发扬中华文化,共同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奋斗!

  我们中华民族在汉、唐时代就是世界的重心。中世纪西方国家犹羡慕、学习我国的新发明,包含指南针、印刷术,直到19世纪20年代(清嘉庆、道光年间)国内生产总值(GDP)仍占世界的40%,而20世纪以来称霸全球的美国,最高只到27%,目前只有大约20%。惟自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以后,世界列强相继进逼,中国自1842至1915年先后被迫签订15项不平等条约,致国家沦为半殖民地,乃至次殖民地。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推动了历史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暨抗日战争胜利后,终于取消了所有不平等条约,中国成为世界五强之一,但国家贫穷落后,并未受到国际应有的重视。直到1978年中国大陆邓小平先生领导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努力,无论国家建设,经济发展,都突飞猛进,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台湾自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已逐渐恢复亚洲经济四小龙之首的地位。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他的名著《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行使和保持世界主导权的能力,最终取决于它的生产力和经济实力。两岸亟须尽早完成合理的和平统一,共同湔雪近200年的屈辱,大声昭告世人:中华民族重新站起来了!

  国家统一,是两岸一贯的共同目标和共同任务。当年中国大陆要“武力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台湾”,为的是国家统一;台湾当年要“反攻大陆”、“光复大陆”,同样也是为了实现国家统一。如今两岸初现和平统一的曙光,理应加紧步伐,不该放弃原有目标。

  黄埔子弟是国家统一的坚定力量,当年扫除军伐,完成了国家统一;赢得抗战,捍卫了国家统一。今天应该引领同胞,化解分离意识,完成两岸统一。统一是我们的历史任务,统一是我们的时代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加油!加油! (许历农 台湾新同盟会会长)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张洁]

相关内容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