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南台湾的“绿色民众”更好地了解大陆,感受两岸交流的好处?近日在山东枣庄举行的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台湾南部的学者提出,要避免用“台北观点”解读南台湾,应该为南台湾量身定制交流策略。
摆脱“台北观点”
成功大学两岸统合研究中心主任丁仁芳建议,要做好交流,首先要加强对南台湾的认识与理解,避免用“台北观点”解读南台湾。他说,台湾的主流媒体充斥许多“台北观点”,大陆如果只依赖台北的交流管道及台湾媒体的信息,就难免会误读南台湾。
“建议大陆台研部门应特别培养研究南台湾的人才,最好会讲台语(闽南话),让其深入农渔村蹲点调查。这些人如果能培养出来,不但可以深入了解南台湾,也可以把大陆发展的现状以非常自然的方式传递给南台湾的基层民众。”丁仁芳说。
他还建议,大陆各团赴南部交流时,应慎选对接的民间社团,因为台湾成立社团的门槛很低,社团数量众多,鱼龙混杂,不少社团存在公信力偏低、社会扩散力不足、体制运作不良等问题。如果选择不当,可能让活动、协议的效果打折,甚至造成负面效果。
丁仁芳表示,在南台湾办交流活动,要建立精确快速的效益评估机制,关键在于,活动要在南部民众的接受范围内,能博得认同,同时也避免被过多的政治解读和不当联想。
南台湾有交流需求
2010年“五市选举”后,南台湾除嘉义市外,其他几个县市均由民进党执政,基本进入“全面绿化”时代。丁仁芳表示,台湾“北蓝南绿”政治版图短期内很难改变,南北的人口结构、产业发展、城乡差距、资源分配、政治倾向等都有较大落差,大陆要深化对台交流,必须对南台湾采取不同的交流策略。
“目前,南台湾有‘不得不’与对岸交流的压力”,丁仁芳说,因为与大陆展开经贸交流有利于地方经济,而振兴地方经济正是县市长背负的最大压力。尤其是近年来,台湾地方财政迅速恶化,南台湾更显严重。这一点,从南台湾民进党执政的各县市长的表现就能看出端倪。包括高雄市长陈菊、屏东县长曹启鸿、云林县长苏治芬、台南市长赖清德等在内的多名民进党县市长,都曾表达了与大陆交流的肯定与积极态度。
高雄义守大学财金系副教授李铭义则提出,希望可以加强南部两岸航班及航线,让南部更多地感受到两岸交流的好处。他说,目前高雄每周的两岸航班只有24班,而桃园机场却达到了每周300多班,导致了陆客到南部观光采购不多,也直接影响到民众对两岸交流的态度。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