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日前在四川成都举行,在两岸文教合作部分,今年特别将青年交流列为讨论重点,此与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就读应有密切关系。台湾大学副校长、政治系教授包宗和25日在台湾《旺报》发表文章说,两岸青年交流越来越密切,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大背景下,两岸可以从“承认学历共谋就业出路”和“培养两岸青年的中华文化底蕴”两个方面努力,促进两岸青年交流的制度化。
全文摘编如下:
承认学历共谋就业出路
青年朋友较无历史包袱,在全球化氛围下,有不少共同语言,沟通较无困难。在交流过程中,大陆青年可体会台湾青年的自由活泼,台湾青年也可感受大陆青年的勤奋向学。年轻一代将肩负未来两岸和平的重责大任,彼此间多接触,多认识,自然有其深远的意义。
本次论坛特别就两岸青年交流制度化做了广泛深入的意见交换,目的在使此一交流环节可大可久。最主要的制度化途径即相互承认学历,攻读学位,使交流正规化,常态化。其他如两岸校对校商签文教交流协议,互派交换生,推动双联学位,定期举办冬令或夏令营队,共组服务性团队下乡服务等。在两岸尚未签署文化教育交流协议之前,双方高校签姊妹校,简化文教参访手续,均有助于青年交流制度化的建构。制度化还有一个好处,即使两岸交流不因非预期突发状况的发生而致中辍,至少有助于将负面冲击降至最低。
两岸高学历失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届论坛也期盼透过深化两岸青年交流,共同为青年就业寻找更多的出路,这可分为两个层面,即就业能力与就业机会。就业能力主要靠养成教育,两岸相互承认学历,可互相攻读学位,不啻共同对两岸青年之专业能力培养做出贡献。
青年就业能力之养成,台湾过去的技职教育发挥了可观的功效,很可惜后来许多技职校转型为学院或大学,反丧失了原先培育青年拥有一技之长的功能。然而,台湾的技职教育经验仍可为大陆提供青年专业技能养成教育的重要参考,以有效解决大陆青年的就业问题。台湾若能因此重新恢复对技职教育的重视,则不失为一种正面的发展。惟为强化两岸技职教育的交流,台湾适度承认大陆技职学校之学历是有其必要性的。
在就业机会方面,两岸可合办“青年就业论坛”,以交换彼此提供青年就业机会的心得与信息。在台湾举办校园征才活动时,参与者尽可能包含有在大陆设厂的台商企业机构,增加大陆学生返回大陆后的就业机会;也可邀请未来预备在台设厂或分支机构的大陆厂商机构,以扩大台生在台的就业机会。至于大陆高校举办校园征才,也应尽量给予台生等同陆生之就业信息与机会。
[责任编辑:张洁]